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本文介绍如何应用分离培养破骨细胞的技术评价人工骨。家兔48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2只,人工造成家兔同侧桡骨10mm缺损。分别植入不同材料的骨移植物,A组为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为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C组为人工多聚体,D组为自体骨。移植术后6、8、12、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出植入动物体内骨移植物并制成骨磨片,与体外分离的破骨细胞共同培育1周,扫描电镜发现,破骨细胞能够在植入动物体内的人工骨片上产生骨吸收。实验比较表明各组植骨材料的成骨能力依次为:自体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人工多聚体(P<0.01或P<0.05),珊瑚羟基磷灰石的成骨能力优于其它两种人工骨,但逊于自体骨。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髌韧带近止点断裂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9例髌韧带近止点断裂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6周。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3例为闭合性损伤,6例为开放性损伤,均采用异体跟腱骨重建髌韧带。结果 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67.3分﹙63.5~71.1分﹚,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86.2分﹙83.1~89.3分﹚,行检验﹙<0.05﹚。结论采用异体跟腱骨修复髌韧带近止点断裂,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3.
274.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拉力螺钉(CCS)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2例, 女39例;年龄23~65岁[(48.9±10.3)岁]。GardenⅠ型31例, GardenⅡ型9例, Garden Ⅲ型12例, Garden Ⅳ型39例。PauwelsⅠ型7例, PauwelsⅡ型33例, Pauwels Ⅲ型51例。53例行FNS内固定治疗(FNS组), 38例行CCS内固定治疗(CC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5~31个月[(22.2±5.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Haidukewych复位质量、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NS组术中出血量为50.0(20.0, 85.0)ml, 多于CCS组的...  相似文献   
275.
目的 前瞻性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改善在预测压迫性颈脊髓病(CCM)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颈脊髓减压的CCM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术中MEP改善组(n=39),MEP无明显变化组(n=65), MEP降低组(n=17)。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量化评估采用mJOA评分系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量化评估采用mJOA改善率。结果 所有CCM患者颈脊髓减压后,39例MEP改善,65例无明显MEP改变,17例MEP降低。其中MEP改善组中,术后患者即刻运动或感觉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6个月后mJOA改善率,mJOA改善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61.5±4.3)%vs.(48.8±3.7)%vs.(40.1±7.4)%,P<0.05)]。结论 CCM患者颈脊髓减压完毕后MEP改善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76.
目的:观察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HIF-1α/VEGF-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补骨颗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应用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实验分为正常培养基组及不同浓度补骨颗粒含药血清(浓度为0%,5%,10%,15%,20%,25%,30%)联合10 ng/mL IL-1β培养组。应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影响情况,用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测量软骨细胞内活性氧的相对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软骨细胞HIF-1α及VEGF-A含量,应用逆转录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IF-1α及VEGF-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浓度为5%,10%,15%补骨颗粒含药血清间的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5%含药血清干预后软骨细胞的OD值比20%含药血清干预组(P=0.007)、25%含药血清干预组(P=0.003)及30%含药血清干预组(P<0.001)高,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77.
目的探讨"3-2-1"体表定位法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 根据是否采用"3-2-1"体表定位法(3条纵轴线、2个预设切口、1个辅助切口)进行分组。体表定位组44例, 男25例、女19例, 年龄(61.59±18.43)岁(范围22~90岁);Seinsheim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6例、Ⅴ型14例;损伤机制:低能量损伤26例、高能量损伤18例。传统定位组53例, 男30例、女20例, 年龄(56.38±17.24)岁(范围24~90岁);Seinsheimer分型:Ⅱ型9例、Ⅲ型22例、Ⅳ型9例、Ⅴ型13例;损伤机制:低能量损伤30例、高能量损伤23例。记录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 摄髋部正侧位X线片评估影像学指标(颈干角、正侧位移位及成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假体周围骨折), 评估...  相似文献   
278.
目的 构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创伤小、疗效好的光热治疗方法,用于骨肉瘤的治疗。方法 分别利用差速离心法和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生姜囊泡和金纳米粒子。通过孵育法使生姜囊泡包被金纳米粒子,形成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利用CCK8法考察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生物毒性。通过CCK8法评估生姜囊泡-金纳米粒子复合物对骨肉瘤治疗的疗效。结果 成功制备了生姜囊泡和金纳米粒子,通过生姜囊泡包载金纳米粒子成功构建了一种光热治疗方法。结论 生姜囊泡包载金纳米粒子的光热治疗方法,具有简单、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毒性低、疗效好等优点,有望用于骨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