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牙周炎采用替硝唑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n=34)和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替硝唑治疗,n=34),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各项牙周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硝唑治疗,能促进局部炎症消退,促进牙周组织康复,具有显著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对母体心脏腔室大小和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接诊检查的6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产前组、产后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健康未孕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心脏腔室大小和功能;心脏腔室大小的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心房内径、右心室横径、右心房内径、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心房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的左心室充盈峰速度比值(A/E比值)、肺动脉收缩压(PASP);对比分析产前组、产后组及对照组的心脏腔室大小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综合评价妊娠对母体心脏腔室大小和功能影响.结果 产前组孕妇的LVIDd、LVIDs、左心房内径及肺动脉内径均显著大于产后组及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右心室横径、右心房内径及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心脏腔室大小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组孕妇的LVEF、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A/E比值及PASP显著大于产后组及对照组(P<0.05),产后组产妇与对照组的LVEF、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A/E比值及PAS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的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母体与产后及健康未孕女性的超声心动图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超声心动图可定量检测母体心脏腔室大小、功能及妊娠对母体心脏腔室大小和功能影响;妊娠可增大母体的LVIDd、LVIDs、左房内径及肺动脉内径,显著增强母体的心脏收缩功能;但妊娠对母体心脏腔室大小和功能影响作为生理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93.
严金海  江波  严亚琪 《河北医药》2016,(24):3746-3748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初发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探讨预防颅内动脉狭窄的新方法,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初发脑梗死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照颅脑MRA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61例和颅内动脉非狭窄组47例,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发病时间、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入院时血糖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评分方面,以及对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与颅内动脉非狭窄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比、发病时间、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入院时血糖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颅内动脉狭窄组61例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36例占59.02%,平均水平为(37.64±12.05)μmol/L;颅内动脉非狭窄组47例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3例占27.66%,平均水平为(18.63±4.18)μmol/L,颅内动脉狭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明显大于颅内动脉非狭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 P <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初发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长期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预防和减缓颅内动脉狭窄,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4.
食管癌切除术后气管转移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 1995年 5月~ 1998年 12月 ,共行食管中段、上段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 372例 ,术后气管转移 12例 ,发生率为 3.2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其中食管中段癌 8例 ,食管上段癌 4例 ;发生时间最短为术后 10个月 ,最长为术后 60个月 ,平均 18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咳嗽、胸闷、气短和痰中带血 ,2例患者有声音嘶哑。发病后都曾应用药物治疗 ,均未见明显好转。行胸部X线摄片 ,3例表现为左侧肺不张 ,胸部CT扫描检查 ,2例可见上纵隔淋巴结肿大。1.2 纤维支气管镜检…  相似文献   
95.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994年1月~1998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食管癌术后16例,贲门癌术后14例。对照  相似文献   
96.
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帮助学生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却不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认识社会;学了思想品德课却不会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身的修养与实践,出现了“学与信”、“学与用”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除市场经济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教材内容与现实不相适应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外,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一条科学的筛查工作方法及可持续发展食管癌防治新模式,降低内镜检查的风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普查顺应性和阳性率。[方法]按照磁县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工作流程和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应用电子内镜检查加碘染色加多点指示性活检技术,对2005~2010年40~69岁人群共10914例食管癌普查。[结果]活检10291例,活检率94.2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2%。普查顺应性约为60%。并发症35例,其中出血13例,咽喉损伤10例,肠痉挛5例,下颌关节脱臼5例,碘过敏1例,唾液腺肿胀1例。[结论]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队伍,按照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工作流程,遵守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内镜检查的并发症,提高普查顺应性和阳性率。  相似文献   
98.
食管癌高发区早诊早治内镜普查顺应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管癌的筛查除与防治策略本身有关外,还与人群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很大关系[1],接受程度高其顺应性就高,反之亦然,从而影响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率.为此本研究对磁县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杳顺应性进行分析,探讨高发区食管癌内镜普查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食管癌早诊率.  相似文献   
99.
本文总结河北省磁县自1969~2000年食管癌的死亡情况及防治结果.磁县自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持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食管癌发病率明显下降,各年代依次为140.88/10万、128.35/10万、107.95/万、89.10/10万、86.17/10万,趋势检验χ2=563.40,P<0.001,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农村饮用水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含量分布状况,为食管癌的病因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用水人口、地理分布,对磁县(n=56)、赤城(n=42)水样进行采集,并使用TA-88微量自动分析仪,按国标法对其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地表水、深井水和浅井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依次升高,分别为(2.760±0.189)、(8.452±1.787)和(22.068±2.96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浅井水中硝酸盐氮含量高于国家标准(20mg/L);地表水和深井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0.116±0.040)和(0.038±0.017)mg/L〕高于浅井水〔(0.004±0.001)mg/L〕,但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1mg/L;3种水源中氨氮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浅井水中氨氮含量为(0.606±0.245)mg/L,高于国家标准0.5 mg/L,地表水〔(0.302±0.085)mg/L〕和深井水〔(0.177±0.028)mg/L〕则低于国家标准。磁县农村饮用水中"三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赤城县,P<0.01。结论: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农村饮用水中"三氮"含量高,为人体合成致癌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