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606篇
  1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中药养心通脉方(YX)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阿司匹林(ASP)、YX小剂量和YX大剂量组,给药3 d后采血.采用锥-板式血黏度计测定全血黏度,文氏法测定红细胞压积,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性.结果:各给药组对大鼠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0.001),且YX组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YX组在低切速时对全血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ASP组.YX体内给药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YX大剂量组与ASP组作用强度相当.结论:YX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其内环境的稳定,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是内环境稳定的基础。细胞过度增殖可形成肿瘤,细胞凋亡受阻也被认为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近年来发现了许多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对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如Bcl-2家族、IAP家族)的研究亦成为分子肿瘤学研究的热点。Survivin是IAP家族(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由于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组织表达,在肿瘤形成、基因诊断、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Survivin的研究也在一步步加深。1Survivin与细胞凋亡Survivin抑制凋亡的途径有2条。体外实验…  相似文献   
993.
咽炎型、食管型颈椎病78例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咽炎型、食管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压迫咽后壁或食管,引起吞咽不适.临床较为常见,但常误认为咽炎或食管癌.笔者收集河北医大第二医院证实的咽炎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78例,现将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1病例资料女,18岁。因情绪不稳1年,兴奋多语、睡眠减少15天,以“为兴奋状态、双相情感障碍”收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予拉莫三嗪(利必通)50 mg、丙戊酸钠0·2 g、氯硝西泮2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天后发现患者面部水肿、嗜睡,颈部、前胸、下肢有米粒大小散在皮疹,无瘙痒,体温39·3℃。查血白细胞6·3×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5,红细胞4·30×1012/L,血红蛋白136 g/L,血小板137×109/L。考虑为拉莫三嗪所致过敏反应,即停用,其他两药继续维持原剂量,并予柴胡2 m l、阿司匹林赖…  相似文献   
995.
体外反搏用于脑梗塞的临床治疗已得到广泛注意,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依然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我们在反搏前和反搏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颈动脉系统三个时相的血流进行了测量,旨在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体外反搏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体质量、肝脏质量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进行。取22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8周。②模型组(n=8):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10%猪油和2%的胆固醇)8周。③运动组(n=8):喂高脂饲料,并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游泳每周5d,1次/d,90min/次,共8周。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后处死大鼠,测定肝脏质量(湿),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比较各组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结果:21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8周后模型组体质量和肝脏质量(湿)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②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8&;#177;252.71),(419.25&;#177;74.34)nkat/L;(3.28&;#177;0.78),(2.19&;#177;0.33)μkat/L,P〈0.05],运动组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模型组[(536.94&;#177;186.7)nkat/L,P〈0.05]。③模型组和运动组三酰甘油水平都高于对照组[(0.96&;#177;0.10),(0.68&;#177;0.06),(0.57&;#177;0.04)mmol/L,P〈0.05],但运动组低于模型组(P〈0.05)。④各组大鼠游离脂肪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显著轻于模型组(P〈0.05),但仍然显著比对照组严重(P〈0.05)。 结论: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三酰甘油水平,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提示中等强度的游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脂饮食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游泳运动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8周。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n=8):喂高脂饲料,即在普通饲料的基础上加100g/L猪油和20g/L的胆固醇,共8周。③高脂运动组(n=8):喂高脂饲料,并进行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游泳5d/周,1次/d,90min/次,共8周。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光镜下评估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按照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总细胞数比值:0(-);<1/3( );1/3~2/3(!);>2/3(");≈1($)。结果:实验过程中运动组1只大鼠溺水死亡。最后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分别为6,8和7只大鼠。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鼠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运动组和对照组脂肪变性程度-, ,!,"分别为0,0,3,5只;2,3,2,0只;6,0,0,0只(P<0.05)],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5)。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8±252.71,419.25±74.34;3281.82±776.32,2186.43±334.73)nkat/L(P<0.05)],运动组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536.94±186.7)nkat/L(P<0.05)],但运动组谷草转氨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3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能够改善高脂饮食造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敲减鸡胚后脑内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的表达对23C10阳性神经纤维投射特性的影响。 方法 以碱性磷酸酶(ALP)融合蛋白与HH21~22阶段鸡胚后脑活组织切片体外孵育为对照组,以draxin-ALP融合蛋白与HH21~22阶段鸡胚后脑活组织切片体外孵育为实验组,每组10例,检测鸡胚后脑内的23C10阳性神经纤维是否具有与draxin直接结合的能力;以鸡胚后脑内空白质粒电穿孔组为对照,以针对draxin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质粒电穿孔为实验组,每组18例,观察敲减draxin的效果,以及是否引起鸡胚后脑内23C10阳性神经纤维投射特性的改变。 结果 HH21~22阶段鸡胚后脑活组织切片内,大部分draxin阳性信号与23C10阳性神经纤维重叠;应用电穿孔方法导入draxin的siRNA敲减质粒后,draxin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HH25~26阶段的鸡胚后脑内,电穿孔一侧的23C10阳性神经纤维的背侧区域内投射纤维分布分散(P<0.05)。 结论 鸡胚后脑发育过程中,draxin可以与23C10阳性神经纤维直接结合,且其在鸡胚后脑内23C10阳性神经纤维成束投射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正>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儿童期常见的运动障碍,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基本特征。临床可分为3种类型:短暂性TD、慢性运动或发声TD、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即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TD。国外调查发现学龄期儿童TS的患病率在4‰—8‰~([1])。目前有关儿童T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颈椎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68例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自体DC-CIK联合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化疗;对照组34例,单独采用XELOX方案化疗,疗程为2周期.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52.9%,对照组为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9.4%,高于对照组(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升高,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D3+、NK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C-CIK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