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嘛呢止痛搽剂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应用wistar大鼠作急毒、皮肤刺激、皮肤过敏实验.结果:实验wistar大鼠无1只死亡,皮肤实验无不良反应.结论:嘛呢止痛搽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的疗效。方法:将2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7例和对照组104例。治疗组选用督脉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85.3%,对照组有效率占66.7%。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用Ridit分析,证明治疗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3.
现代中国针灸学的三大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洲 《中国针灸》2002,22(6):21-29
实验针灸学、全息针灸学、针刀学是3个自成体系的新学派,它们都是近年来在针灸学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在理论上都保持鲜明的自我特征,又主动融入大量现代科学的成分和方法,理论上越来越清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实践的精确性也有所提高,各自都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笔者认为这3个学派及其衍化的子系统将构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针灸学的主要框架,逐步与现代科学相接轨,为我们研究针灸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对整个针灸学的创新和发展有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4.
小儿解热中空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并建立其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制备小儿解热中空栓,并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和HPLC法,以黄芩苷和绿原酸为对照,考察普通栓和中空栓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累积溶出度。结果黄芩苷在0.040μg~0.320μg范围,绿原酸在0.064μg~0.512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中空栓在30min时释药累积溶出量可达97%以上。结论中空栓比普通栓释药速度快。该试验方法稳定可靠,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5.
麻尼骨痹液是采用喇嘛寺院流传已久的配方,藏药与中药合用,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研制而成的药酒。具有活血温经、壮腰健肾、通络止痛之功效,对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引起的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有良好治疗作用,尤其对腰椎及椎间盘病变引起的腰腿痛、...  相似文献   
36.
敦煌遗书中的医学卷子,据《敦煌古医籍考释》所载,就有104卷(种)之多,这也是在既知我国出土医学卷子中为数最丰富的。敦煌医学卷子的研究开始于1915年,也就是敦煌遗书发现后的第15年,最初表现在原始资料的复制方面,如1915年罗振玉氏影印的《开元写本...  相似文献   
37.
潘文  李盛华 《国医论坛》2000,15(6):18-19
《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医学方书 ,书中所载方剂 2 83首 ,用以治疗 52种不同的  此段大意为 :治痔疮时 ,选芜本、防风、乌头、桂枝各等分 ,用醇酒浸泡后 ,将药晾干 ,碾碎 ,做成黑菽大小的药丸内服。开始一次一丸 ,渐加量至显效为度。最后强调须在饭前服用。伤。恒先食食之。”并□ ,煮熟 ,□米一升入中 ,挠 ,以傅之。”此段大意为 :取乌头、菱芰与男童尿一起煎煮 ,来涂擦疥疮部。分析以上 1 1条 ,可知乌头在《五十二病方》中的应用有以下特点 :1治疗病种有七 :即诸伤 ,腥臊 ,痔 ,疽 ,疥 ,痈 ,瘙。 2剂型有四 :即丸 ,散 ,…  相似文献   
38.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达1 6.64% ,其治疗方法较多 ,但都不甚满意。笔者以藏区治疗颈肩腰腿痛验方为基础 ,配合中药丁桂散 ,制成外用搽剂 ,治疗 74例患者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7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颈肩腰腿痛专科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6例 ,男女之比为 1 .0 6:1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1 4岁 ,平均年龄 52岁 ;病程最长 1 5年 ,最短 3个月 ,平均 1 .2年。2 治疗方法用嘛呢止痛搽剂涂搽局部 ,以湿润不流淌为度 ,擦药后用手法轻轻按摩局部 2分钟 ,以利药液吸收 ,每天擦药 3次 ,7天为一疗程统计疗效。3 …  相似文献   
39.
大椎穴新用——附235例颈椎病(N根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大椎穴所在部位的相关组织及经络分布等做了较全面的研究,最后发现,大椎穴之所以能迅速得气并产生特定针感反应的组织形态学基础是其深部的硬脊膜,从而把大椎穴深部的硬膜外间隙视为其“最佳作用部位”,巧妙应用脉冲电流的辐射效应,再结合穿刺针及注射器等器具,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找到大椎穴的“最佳作用部位”。然后将针(电针)、线(羊肠线)、药(Vit,B12)等,共同  相似文献   
40.
中风是脑溢血、脑血栓、脑梗死等病的俗称。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率较高。据报道,中风患者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液粘度、免疫功能有关,如能发现中风患者的血液粘度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将能较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我们将测定患者的血液粘度、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补体C3水平作为中风患者危险警告预报(简称“危警”)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