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72.
73.
郑魁山教授临证出针手技冷文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八八级我院郑魁山教授,是新中国从事针法灸法研究的开创人之一,郑老博采众学、勤求古训从事针灸临床五十余年。临床治验颇多。郑老不光注重针刺手法,辨证取穴,对近年来被不少医家临床所忽略了的出针手法,也独具风格,现...  相似文献   
74.
针灸治疗外阴白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哲  王改梅 《江西中医药》1994,25(2):44-44,47
针灸治疗外阴白斑的研究进展刘哲,王改梅(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730000)(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730000)关键词外阴白斑,针灸治疗,综述外阴白斑(女阴营养障碍性白色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该病系由多种因素诱致外阴神经血管功能失调,以致局部皮肤粘膜发...  相似文献   
75.
刘坤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1):520-520
针刺会阴穴治疗遗精顽症23例刘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兰州730000)遗精,是男科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多易于治疗,但也有一些比较顽固的遗精,经中西医诸法久治不愈。自1987年以来,笔者用针刺单穴会阴的方法治疗本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  相似文献   
76.
李锋  董建勇 《医学争鸣》1997,18(3):228-230
观察针刺对家兔缺血性中风模型,血浆,脑组织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在针刺治疗中风“沼痿独取阳明”原则基础上,配以“三阴交”、“内关”,行重,中强度刺激。针刺能使血浆和梗塞区脑组织匀浆中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含量上升,血浆TXB2/6-Keto-PGF1α有明显改善;梗塞脑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针刺组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过敏性哮喘大鼠血清差异蛋白质谱表达。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捆绑组和哮喘模型组,应用纳升级二维液查色谱技术研究哮喘大鼠血清差异蛋白质谱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血清多肽谱峰与捆绑组比较,新出现特异性峰1个,为13号峰(94.731 min);特异性消失的峰3个,为1号峰(77.489 min)、2号峰(78.418 min)和5号峰(80.533 min),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捆绑组血清多肽谱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新出现特异性峰4个,为2号峰(78.418 min)、4号峰(79.398 min)、5号峰(80.533 min)和7号峰(81.824 min),特异性峰消失1个,可能与捆绑应激刺激有关。结论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蛋白异常表达密切相关,但动物实验需要注意区分应激因素导致的相关蛋白表达干扰。  相似文献   
78.
针对针灸学传统考核方式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临床课程的特点及模拟医学教学优势特点,引入模拟临床情景考试方法,探索此种考核方式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9.
温通针法与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Acu)、电针(EA)与温通针法(WPA)对膝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并比较三者疗效的差异,以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依据。 方法:70例膝OA患者分为EA组(16例),WPA组(21例),Acu组(11例)。三组均取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鹤顶及足三里。EA组使用的刺激电流频率为3Hz及20Hz混合式。以上各组每周治疗5次,每次20min,共计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量每位患者之疼痛指数(PA)、关节活动度、行走30m所需之最短时间、Lequesne功能指数及膝伸肌、屈肌之最大等速及等长肌力。 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但症状改善的幅度并无显著性差异。就疼痛评分而言,EA组及WPA组较快速,WPA组进步的幅度最大,但三组间进步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治疗前后等速及等长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Acu、EA及WPA三种针刺方法对于膝OA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EA及WPA对疼痛的改善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80.
耳针治疗糖尿病,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对2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耳针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系按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