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48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邵阳市中医医院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患者2044例,导出其病历资料,构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数据库,采用本课题组研发的医案分析平台进行分析.结果:2044例肺癌患者中,男1459例,女585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0~79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乏力、胸闷;舌脉主要为舌红、苔薄、脉弦细;单一证型主要为毒瘀互结、气阴两亏、肺脾气虚;复合证型主要为气阴两亏、毒瘀互结,肺脾气虚、毒瘀互结,脾虚痰湿、毒瘀互结,气血亏(两)虚、毒瘀互结;主要治则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健脾补肺、益气化痰,以扶正固本为主,兼顾祛邪:常用方以肺复方、四君子汤、麦冬汤加减为主;常用中药以益气养阴、健脾祛湿、解毒化痰类为主.结论:本研究总结了204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中医证治规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介绍柏正平教授治疗晚期肺癌的经验。柏教授认为,晚期肺癌的病机特点以本虚为主,肺肾阴虚是关键,夹杂毒瘀为标,治疗上提倡辨病、辨证及辨症相结合,标本兼顾,注重肺肾同治,自拟肺康方,并结合肝脾同调、培土生金法灵活化裁,以达到控制瘤体进展、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病例处方,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失眠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失眠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医案200例,涉及处方200首,涉及中药175味.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181例,占90.5%0200例失眠患者处方中,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共20味,以酸枣仁、首乌藤、当归三味药频次最高.药性方面,四气多以平性为主,五味以甘味居多.归经方面,多归于心、肝经.药物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依次为"首乌藤-酸枣仁""当归-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关联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首乌藤-酸枣仁""首乌藤-茯苓-酸枣仁""磁石-酸枣仁".对用药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个聚类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从心着手,以宁心安神为主要治则.同时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灵活治以滋阴化痰、柔肝平肝、重镇安神、补益心脾等法.  相似文献   
64.
失眠是困绕现代社会人们的常见疾病之一.柏正平教授在临证中善用症状截断之治法,总结不寐治疗重在调神,首先改善失眠症状,再配合多维用药法以辨证施治.自拟安神宁寐方在治疗失眠临证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蟾龙镇痛膏局部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中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组局部外敷蟾龙镇痛膏,对照组外用空白膏药.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疼痛强度评分(NRS)、疼痛缓解率、口服药物起效时间、起效剂量及维持剂量、Karnofsky(KP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测定血清中IL-1β、IL-6、TNF-α 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R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缓解率升高,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维持剂量明显降低,KPS评分显著提高,血清中IL-1β、IL-6、TNF-α 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外用蟾龙镇痛膏能够有效改善中度癌痛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口服药物维持剂量,提高止痛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介绍蔡美教授治疗化疗后呃逆的经验.蔡教授认为化疗后呃逆病位主要在胃,关乎肝与脾.病机主要为肝脾不调,胃气上逆动膈,以抑木扶土法为治疗大法,根据化疗所处时期的不同,治法则有侧重,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前期以气郁为主,重在抑木;后期以中虚为主,重在扶土.此法拓展了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呃逆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脐敷治疗可有效改善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沐足对恶性肿瘤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恶性肿瘤失眠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和中药沐足,疗程均为7d.比较2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PSQI、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沐足对恶性肿瘤患者失眠效果显著,且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9.
中医学认为,汗为人体之津液,具有润泽皮肤、调和营卫的作用.而当人体感受外邪或内伤脏腑时,则会发生出汗时间、部位、颜色、汗量等的改变,此种"汗出异常"的症状,被称为"汗证"[1],西医多将其归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汗证又分为自汗、盗汗.《医方考》云:"醒而出汗日自汗,睡而出汗日盗汗.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也".在临床上,自汗、盗汗兼有的患者居多,且无明显诱因发病,病情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  相似文献   
70.
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了相关古籍数据43条,涉及中医典籍26部,系统地梳理了济川煎的历史源流、主治病证、组成及方义衍变、剂量、炮制、煎服方法等,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古代文献证据支持。归纳分析发现济川煎历代主治病证有所扩展,除原方记载的虚秘、产后便秘、气瘕之外,此方还可用于燥结、血瘕、阴结、小儿大便闭结、目病及肺(肠)。其方证的适应人群从成人、产妇扩展到了小儿,病证范围也从内科、妇产科延展到了儿科、五官科等。虽然历代医家记载了济川煎加减方,但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的配伍组成、相对恒定,煎服法也多沿用了水煎,食前服;同时,清医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方义论述,但鲜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