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1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9篇
内科学   36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792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5篇
  36篇
中国医学   240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41.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探讨HBV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并伴有慢性胃炎的患者58例(H组)及慢性胃炎但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BV-DNA均阴性对照组52名(C组),两组均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粘膜,H组取空腹静脉血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进行血清、胃粘膜HBV-DNA含量和血清HBVM检测。结果:H组血清和胃粘膜HBV-DNA阳性例数分别为38例(65.52%)和46例(79.3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125,P<0.05);两者HBV-DNA含量显著正相关。H组32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和胃粘膜HBV-DNA均为阳性,而26例血清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和胃粘膜HBV-DNA阳性只有6例(23.1%)和14例(53.8%)。C组胃粘膜HBV-DNA全部阴性。胃镜下观察H组患者广泛存在胃窦炎,C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结论:HBV存在于胃粘膜中,可能引起胃部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4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致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出现症状两年内,50%~90%的患者有关节受损的放射学改变[1].  相似文献   
43.
总结周仲瑜教授运用阴阳调理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经验。周仲瑜教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中阴阳失衡。肾虚包括肾阴肾阳的亏虚,血瘀为胞宫气血瘀滞,治疗当以补肾祛瘀为基本治则。补肾重在滋补肾中真阴,温补肾中元阳,祛瘀意在温阳行气、活血化瘀。临床治疗上运用具有温通温补作用的灸疗,辨证选取腹部、背部施灸,自创阴阳调理灸,选取其中的温阳益肾灸、培元固本灸阴阳相配以温补肾气,调和肾中阴阳,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44.
肝移植患者术后需终身接受免疫疗法,若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将面临双重打击。报告在“寒湿疫”辨治体系指导下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移植合并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治疗方案为西医治疗采取抗病毒、免疫抑制等疗法,重在维持患者体内免疫平衡状态;中医治疗则在此基础上正确辨识患者所处的证候阶段,针对核心病机,运用宣畅气机、清热化湿、泻肺平喘等治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且及时阻止了病情进一步发展并缩短了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45.
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多从“消渴”出发,以传统的上、中、下三消论治,继而“脾胰同源”理论的提出揭示了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虚胰病。现代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小肠内分泌细胞、肠道菌群等均有密切的联系。葛根芩连汤本为治疗协热下利之方,现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其健脾升清、调和脾胃、燥湿厚肠之功与其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调节肠道菌群之功不谋而合,因此本文通过结合2型糖尿病的病机、葛根芩连汤的方义及现代研究,基于“脾胰-胃-肠”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机制,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47.
接骨方对骨折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只小鼠造成挠骨中段1.5mm骨折缺损后,随机均分为4组,即在术后2周、4周两个时间点上各设置对照组2组(空白对照)、治疗组2组(服中药接骨方)。再分别于术后2周、4周取出骨折处骨痂,分离提取各组骨痂中总RNA,分别与用非放射性Dig-dUTP标记的Ⅰ型胶原mRNA的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在术后4周均高于术后2周;在术后2周和术后4周,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接骨方促进骨折愈合的实质是促进了Ⅰ型胶原mRNA的提前及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48.
阴黄证病名概念溯源及释义 首提阴黄证病名为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其根据黄疸发病情况或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分为二十八候.阴黄候的记载为:"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目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  相似文献   
49.
清热痤疮汤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清热痤疮汤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作为细胞免疫炎症动物模型,以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作为急性炎症动物模型,以清热痤疮汤为治疗药物,进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实验研究。结果:清热痤疮汤能明显抑制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炎症反应,能明显降低外周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是CD4^ )及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结论:清热痤疮汤具有确切的抗炎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50.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 ,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 ,并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 ,不致摇晃和弯曲 ,其能减轻疼痛 ,进针顺利 ,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