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30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多见,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将“治未病”理论贯穿于其防治过程中,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病时,应重视体质各异,防幽门螺杆菌(Hp)入内;欲病时,分消湿热,透邪外达,及时根除Hp;已病后,运用“湿热致瘀”理论进行治疗,并重视情志的调畅;病愈初,从情志、饮食、起居等多方面调摄,强调随访监测,以期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连朴饮改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及四联疗法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Hp菌液灌胃制备Hp感染大鼠模型,造模结束2周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HE染色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定植情况,以判定造模是否成功。连朴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照15, 7.5, 3 g·kg-1·d-1灌胃,四联疗法组按照奥美拉唑(2 mg·kg-1)+阿莫西林(100 mg·kg-1)+克拉霉素(50 mg·kg-1)+胶体果胶秘胶囊(35 mg·kg-1),2次/d灌胃,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21 d。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103.
厌食症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而言。长期厌食会导致患者的体质量减少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常见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助消化、补锌剂治疗方面存在不少弊病[1]。近年来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支气管持久扩张和气道清除、防御功能的损伤使得支气管扩张症目前无法根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杨宏志教授认为本病顽难反复,当责之于久病肺虚,邪伏肺络,酿就夙根。外在虚邪趁机体正虚,触动伏络虚邪,三虚相合乃客其形而屡发。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火(热)、瘀、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益加为病理特征。治当辨邪正盛衰之所偏,明病脏所在,分清症情早晚和急缓,采取治标顾本、标本同治和治本顾标的分期、序贯治疗,新邪宜速祛,伏邪应缓除,扶正当持久,伏邪得蠲,痰热得清,虚火得平,痼瘀得化,肺气得肃,正虚得复,则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105.
<正>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2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感染性发热归属于外感发热范畴,常名之“发热”“寒热”或“壮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临床表现的外感病证。胡爱民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武汉市中医名师,  相似文献   
106.
<正> 维生素D为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作用于肠、骨、肾及甲状旁腺等靶器官发挥其对钙磷稳态、骨代谢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 调节脂质代谢、葡萄糖稳态及免疫应答等骨骼外效应也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1-2]显示,维生素D 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肥胖作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3]。现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与肥胖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维生素D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熏洗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混合痔术后创面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复方黄柏液进行熏洗,对照组患者予以凡士林纱条换药外敷,治疗组则予以本院自制金黄膏纱条外敷。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水肿评分、肛门疼痛情况、肛门坠胀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创面水肿评分、肛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肛门坠胀感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熏洗联合金黄膏外敷能显著改善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水肿,缓解疼痛和肛门坠胀不适,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8.
<正>腔隙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由于其症状轻微,短期预后较好,故不为临床重点关注。但近年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潜在地增加了认知功能下降、痴呆、步态和行为改变等的风险,且在未来几年复发和死亡的概率达20%~25%[1];腔梗后复发中风的风险与其他类型中风相似[2]。故重视腔梗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中风的发生及再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腔梗潜在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绝经后妇女常发生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低下、骨微结构退行性改变、骨脆性增加且极易发生脆性骨折,严重威胁着绝经后妇女的健康。现代研究表明绝经后骨代谢紊乱与脂代谢失衡常常并见,中医学则认为PMOP的发病多从肾论治。课题组长期从事PMOP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认为骨-脂代谢失衡是PMOP的重要发病机制,“肾痰”亦是PMOP发病的关键所在,临床论治除了补肾,还应化痰,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证实了从“肾痰”论治PMOP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拟基于“肾痰”探讨骨-脂代谢失衡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丰富中医药论治PMOP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鼠尿液中草酸含量。方法将SPF级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和乙二醇组(n=12)。空白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喂养,每天以1 ml生理盐水灌胃;乙二醇组给予1%乙二醇自由饮水喂养,每天2%氯化铵2 ml灌胃。造模28 d后收集两组大鼠24 h尿液,采用HPLC法测定尿中草酸含量,并与铬酸钾氧化甲基红催化光度法的结果进行比较。HPLC法采用色谱柱Aglient 5TC-C18(250×4.6 mm,5μm),以甲醇(0.1 mol/L)、醋酸铵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14 nm,柱温20℃。结果大鼠尿液中高、低浓度草酸标准曲线分别为y=5909.1x+378730,R2=0.9984和y=7810.5x-16635,R2=0.9967;最低检测浓度为5μg/ml,大鼠尿液中草酸高浓度线性范围为62.50~2000.00μg/ml,低浓度线性范围为6.25~100.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5.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4%~10.8%和3.8%~9.4%。HPLC法和铬酸钾氧化甲基红催化光度法均显示乙二醇组大鼠尿草酸浓度和24 h尿草酸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尿草酸浓度:(736.35±254.52)μg/ml比(51.56±36.34)μg/ml,(687.35±234.53)μg/ml比(50.24±42.34)μg/ml;24 h尿草酸含量:(11.23±4.12)mg比(0.87±0.45)mg,(9.89±3.55)mg比(0.77±0.65)mg;P均<0.01];两种方法检测出的尿草酸浓度和24 h尿草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LC法简单快速、回收率高、精密度好,与铬酸钾氧化甲基红催化光度法检测结果一致,适用于大鼠尿中草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