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12诊治的272例老年髋部骨折,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相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从14项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术后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2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手术时间(≥2.5 h)、术后使用镇痛泵及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谵妄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可能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h)该4项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该4项危险因素的OR值分别为13.865、1.837、2.140、2.437。结论高龄、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种及手术时间≥2.5 h 4项危险因素为老年髋部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可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常规功能锻炼方式需在患者骨折处稳定后开展,恢复慢,需选择一种科学规范的锻炼方式。本研究用软底舞蹈鞋和绷带两条制成自助式功能锻炼鞋,分析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在下肢骨折术后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锻炼,观察组60例,在功能锻炼中使用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小腿内径、下肢肿胀度、踝关节功能和下肢功能。  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腿周径为(28.16±1.96)cm、大腿周径为(53.24±2.56)cm。肿胀程度评分为(0.78±0.12)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81.54±1.69)分、(30.12±1.27)分和(42.78±1.98)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下肢肿胀,对患者踝关节和下肢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可在增加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间的基础上,对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在下肢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予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恐惧心理的危险因素, 分析相关预防干预措施。  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216例纳入研究, 采用运动恐惧量表(TSK)、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数字评定量表(NRS)调查患者情况,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心理的危险因素。  结果  216例接受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中, 72例(33.33%)出现运动恐惧心理。非运动恐惧组患者的TSK评分[(24.32±3.18)分]低于运动恐惧组[(45.27±4.51)分, t=39.495,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学历初中及以下、非在职、家庭月收入 < 3 000元、受伤次数≥3次、伤膝大腿肌肉力量减弱、失眠、GSES评分 < 25分、术后中度/重度疼痛为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恐惧心理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受文化水平、伤膝大腿肌肉力量减弱和疼痛等多种因素影响, 易出现运动恐惧心理, 应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消除患者运动恐惧心理, 提升运动积极性, 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比分析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48例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32例行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6±2.2)周,与后外侧入路组的(15.4±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44.3±1.5)分,优于外侧入路组的(41.2±1.0)分,步态异常发生率低于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少于外侧入路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对外踝骨折有一定的优越性,而后外侧入路对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应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UV打印图片和仿真模型对肠造口患者术后造口周围皮炎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健康宣教模式。 方法 选择2019年1—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肠造口术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1周采用UV打印图片和仿真模型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护理知识评分和达标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造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结果 出院前1 h观察组护理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85.6±9.5)分vs.(77.6±10.2)分,t=3.630,P<0.001],观察组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5.0%vs. 65.0%,χ2=4.267,P=0.039);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自我意愿、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皮肤评估工具(DE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前:(4.1±0.6)分vs.(7.8±1.5)分,出院1个月:(2.6±0.5)分vs.(5.3±1.2)分,出院3个月:(1.4±0.3)分vs.(3.1±0.8)分],均P<0.05。 结论 术前运用UV打印图片和仿真模型较常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能增强护理知识水平,减少造口周围的皮肤伤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