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可切削复合树脂材料与天然牙釉质磨损性能的匹配情况。方法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上,模拟口腔力学和化学环境,以三种新型的可切削复合树脂材料( Upcera 复合树脂、Lava Ultimate、High-Class)为研究对象,天然牙釉质为对磨物。实验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试试件表面粗糙度Sa,实验后,激光共聚焦下观察可切削复合树脂试件的磨斑形貌、测量其磨斑面积及对磨物牙釉质的磨斑宽度,扫描电镜下观察试件磨斑的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釉质的磨斑面积和磨斑宽度大于其他三种可切削复合树脂材料(P<0.05)。结论与牙釉质相比,三种可切削复合树脂具有更佳的耐磨性及较低的对磨物磨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保温时间变化对2种不同粒度氟硅云母玻璃陶瓷粉体烧结后的收缩率及微观形貌的影响。方法制备颗粒平均粒度分别为4.5μm和72.8μm的氟硅云母玻璃粉体,经冷等静压成型后,在设定相同烧结温度、升温速率,不同的保温时间下进行烧结。结果2种粒度玻璃陶瓷的收缩率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升高趋势,起始阶段升高幅度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缓,最终到达平衡状态,但二者升高的幅度和时间有所差别,小粒度粉体的收缩率总体高于粒度较大者,且其达到最大收缩率的时间也较粒度大者明显缩短。结论小粒度粉体对热效应较为敏感,其最佳保温时间为1h,而粒度较大者则为4h。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渗透用玻璃料中氧化铈的添加量对牙科CAD/CAM氧化铝玻璃复合体颜色的影响。方法:渗透玻璃基础配方分数为La2O340%、Al2O315%-16%、SiO217.5%-18%、B2O317.5%-19%、CaO2.5%,通过变动氧化铈的含量1%-4%,制备了7种不同颜色渗透用玻璃粉,在1250℃下渗透2h制成氧化铝玻璃复合体试片,采用美能达CR-321接触式色彩色差计对试片及VitaIn-Ceram比色板进行色度学分析。结果:经玻璃渗透后,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b*值与比色板的b*值范围吻合较好。随着氧化铈含量的增加,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a*值、b*值增大,色品由黄绿向黄红方向偏移。同时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饱和度在逐渐增加,明度有所降低,但均高于In-Ceram技工比色板的明度。结论:氧化铈可以有效的赋予氧化铝玻璃复合体黄色品,但降低材料的明度和增加a*值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缺少研究报告。 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是否对双层瓷结构强度产生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实验于2008-06/2009-07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工艺室完成样品制备,并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 材料: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 方法:测定2、4、6、8次烧结后的双层瓷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多次烧结后氧化锆/Vita VM9双层瓷结构强度,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结构改变。 结果:在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的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没有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 结论: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但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添加不同着色剂组合,配制着色的牙科氧化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陶瓷,分析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定其理化、机械及抗低温时效性能。方法将TZ-3Y-S粉体与一定组分的着色剂球磨混合后,在200 MPa压力下等静压成型,先于1 050 ℃预烧结2 h,然后在1 500 ℃终烧结2 h,烧制5种具有一定颜色的氧化锆材料,测量烧结体的密度、收缩率、热膨胀系数、维氏硬度、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扫描电镜和X线衍射观察着色后材料的显微和晶相结构,并测试着色对材料抗低温时效性能的影响。结果着色后3Y-TZP陶瓷烧结密度在99.7%以上,烧结收缩率约20%,热膨胀系数为11×10-6·℃-1;晶粒大小均匀,主要断裂方式为穿晶断裂,主晶相为四方相氧化锆(t-ZrO2);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5组着色氧化锆陶瓷的三点弯曲强度较未着色组略有降低,但均在900 MPa以上,断裂韧性略有提高,经低温时效处理后四方相到单斜相(m-ZrO2)的相变量约40%,但弯曲强度没有降低。结论3Y-TZP陶瓷经过着色后,具有优良的理化和机械性能,能够满足牙科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氧化锆基底材料与复合树脂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个钇稳定氧化锆(Y-TZP)试件分为6组,分别接受酸蚀、喷砂、硅烷偶联剂、酸蚀+硅烷偶联剂、喷砂+硅烷偶联剂5种表面处理,未处理组作为对照。在处理面粘接复合树脂,经24 h水浴后测试剪切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面微观形态。结果:喷砂组(A)(33.45±3.46)MPa、喷砂+硅烷偶联剂组(AS)(36.95±2.93)MPa两组剪切强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未处理组(N)、8%HF酸蚀组(H)、硅烷偶联剂组(S)、8%HF酸蚀+硅烷偶联剂组(HS)组间剪切强度无统计学差异。相同处理方式下,加入与不加人硅烷偶联剂组间剪切强度无统计学差异。SEM观察酸蚀处理对Y-TZP表面形貌无改变,喷砂处理明显粗化Y-TZP表面。结论:喷砂处理能够有效提高Y-TZP与复合树脂粘接强度;酸蚀及硅烷偶联剂对Y-TZP处理无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 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 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 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时效对5种牙科氧化锆陶瓷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5种氧化锆预烧结块(A组:TZ-3YS;B组:Vita In-Ceram YZ;C组:Ivoclar;D组:Cercon Smart;E组:Kavo)各切取15 mm×15 mm×1.5 mm氧化锆试件18片,常压致密烧结.时效处理如下:置于高温高压消毒炉中进行循环热处理,条件是134℃,0.2 MPa压力,维持时间为0h、1h、2h、3h、4 h、5h.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试件的晶相结构,计算试件表面单斜相(m相)的相对含量.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组和D组时效1、4 h的抛光试件.A组氧化锆再制备25 mm×4 mm×1.2 mm的试件30根,均分为未退火组(时效前)、退火组(时效前)和时效组(时效后),测试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结果 除D组试件外,A、B、C、E组试件的m相含量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组试件的m相含量最高,E组次之,B组和C组相近.XRD未检测到D组试件表面有m相,但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到D组试件有m相晶核的成核和生长.时效前后A组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未衰减,未退火组试件三点弯曲强度[(1301±169)MPa]显著高于退火组[(1120±185)MPa]和时效组[(1158±11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退火组与时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科氧化锆陶瓷的低温时效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但时效效应并未使TZ-3YS的三点弯曲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背景:牙科氧化锆修复体为双层瓷结构,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饰面瓷部分折裂剥脱的情况,且临床上有时需要反复的形态和颜色调整,常常需要经过多次烧结或热处理,而多次烧结是否会影响到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结合强度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多次烧结后牙科氧化锆/饰面瓷双层瓷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界面及饰面瓷的结构变化对双层瓷结构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6872牙科陶瓷标准制备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的双层瓷复合结构的三点弯曲样品,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为1:1。测定经2,4,6,8次烧结后双层瓷的结构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次烧结后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基质的微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饰面瓷基质结构的变化,采用热分析仪测定饰面瓷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结果与结论:氧化锆表面进行多达8次饰面瓷烧结后,氧化锆与饰面瓷的界面结合紧密,但可见界面处及饰面瓷内部白榴石晶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晶粒逐渐长大,饰面瓷内的气孔逐渐增多、变大,并向表层移动,热膨胀系数呈现先增大后略降低的改变。多次的牙本质瓷烧结并未影响KAVO氧化锆/VITA-VM9饰面瓷结构的结合强度。说明烧结次数对双层瓷结合界面及饰面瓷内部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对双层瓷结构的三点弯曲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