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后续AS中医证候要素量表研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AS中医证候的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总结AS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共纳入文献89篇,最早发表于1988年,1998~2007年23篇(25.84%),2008~2018年65篇(73.03%),仅部分文献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季节分布。共纳入AS患者18541例,涉及中医证候29种,排名前4位的证候依次为肝肾不足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其中肝肾不足证为AS的主要证候(46.64%)。结论 AS中医证候主要包括肝肾不足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为AS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组患者均行传统康复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刺激频率5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 s,间歇10 s,刺激时间为20 min,对照组在传统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操作方法及刺激参数同治疗组,但仅将探头垂直于患者颅骨,不给予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FCM)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进行疗效评估。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相关脑区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FCM评级、MMASA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18.40±3.10)分]、FCM评级[(6.10±0.74)级]、MMASA评分[(90.30±6.3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脑顶叶、顶上小叶、BA7区、BA40区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 结论 5 Hz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脑区激活。  相似文献   
93.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庞德湘博士师承连建伟教授,研习中医近50年,承古拓新,对于中医治疗大肠癌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浅析庞师清热利湿法治疗大肠癌,为广大同仁提供临床经验,从而提高中医药体系的继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4.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以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疼痛为主要特征,发病率较高,全球约为105/10万,并成逐年上升趋势[1]。晚期腕管综合征症状较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则给予药物、推拿、针灸等保守治疗[2~4]。本次研究采用中医疗法电针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结果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肺部疾病的患者122例,分为细菌感染组54例和非细菌感染组68例,并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重症肺炎18例,轻中症肺炎36例。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PCT、CRP、病原学等指标,并描绘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PCT及CRP在CAP患者中的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的患者(t分别=3.62、7.25,P<0.05)。重症组的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症组(t分别=2.37、2.65,P均<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所有患者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和0.88,PCT和CRP诊断CAP细菌感染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09μg/L、29.27 mg/L。重症细菌感染组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和0.74,PCT和CRP诊断重症细菌感染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17μg/L、85.17 mg/L,此时PCT、CRP的灵敏度分别为88.89%、66.67%,特异度分别为66.65%、80.55%,PCT对重症细菌感染具有高度灵敏度,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敏感性较CRP高,特异性未见明显优势。结论CAP患者的PCT及CRP水平较非细菌感染肺疾病患者高;PCT联合CRP对诊断细菌性肺炎及重症细菌感染性肺炎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
王久利  凌志强 《中国肿瘤》2016,25(4):278-28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淋巴细胞病毒属的双链DNA病毒,全世界约95%的成人携带此病毒.目前已证实它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有关,如胃癌、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何杰金氏病、T细胞淋巴瘤等,其中EB病毒感染型胃癌存在广泛的PIK3CA突变、高频率DNA甲基化、JAK2和CD274基因的扩增,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者对EBV感染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针对EB病毒相关胃癌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非影像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选取2017—2019年进入临床规培的应届非影像临床专业研究生8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BL,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待结束放射科的规培后,比较两组学生的阅片成绩、理论成绩及课程评价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在MRI的阅片成绩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阅片成绩分别为(82.53±5.72)分、(77.38±6.14)分,且实验组中阅片成绩处于80~100分段的学生人数较对照组高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的理论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课程评价上,除了学习负担这个指标外,其余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RI教学中,CBL的应用有助于非影像临床专业型研究生提高MRI影像诊断思维及独立阅片能力。  相似文献   
9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发作2个月余"于2018年9月10日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7月因低热(37.8 ℃)伴疲倦嗜睡、右侧后背部疼痛,影响睡眠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降低(66×109/L),其余无特殊;超声检查示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未治疗.  相似文献   
99.
综述中药对化疗致造血干细胞衰老信号通路干预的研究进展。化疗药物会造成骨髓抑制,目前认为造血干细胞衰老是骨髓抑制的关键机制,涉及最主要的信号通路为p53-p21(Cip1/Waf1)通路和p16Ink4a-RB通路,中医药被证实能够有效地干预造血干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索口腔细菌菌群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的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的相关性。方法 获取入组鼻咽癌患者和陪护家属在放疗前和结束时口腔细菌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57BL/6小鼠构建ROM模型,收集照射后第9天和阴性对照组口腔细菌标本;另一批小鼠解剖获取阴性对照组和小鼠照射后第3、5、7、9天舌头组织,检测炎症因子和HE染色。结果 患者放疗后的口腔细菌多样性与患者放疗前和陪护家属在患者放疗前、后Observed species、Chao1、Simpson指数不同(均 P<0.05)。重度和轻、中度ROM患者的Shannon指数不同(P=0.036)。LEfSe分析显示重度ROM患者链球菌属、链球菌科含量较高,而Familyxl菌科、孪生球菌属、芽孢杆菌目含量较低。小鼠阴性对照组和照射组口腔细菌菌群的Simpson指数和PCoA结果也不同(均 P<0.01)。结论 放疗会引起口腔细菌菌群失调,且失调的口腔细菌菌群与ROM加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