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414篇
预防医学   132篇
药学   1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7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平均出血量1257m 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术单一入路对严重的胸腰椎损伤同时完成了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脊柱三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成年肘内翻畸形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997年12月~2007年4月经治的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行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截骨角度最大39°,最小24,°平均33°。术后随访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个月-4年,平均2.6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周。肘关节功能疗效评定结果:优20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0%。结论作为一种传统的固定方法,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有着经济和固定牢靠的特点,并且在截骨矫形后双侧固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角度丢失和矫枉过正的作用,因此对于成年肘内翻畸形患者,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苏攀 《中国医药导报》2011,8(4):159-159
目的:探讨踝关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采用解剖板及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86例病例中,无一例感染,切口全都为1期愈合,骨折全都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个月,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能使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4.
骨盆骨折基本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主要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急诊处理骨盆骨折中通过应用损伤控制原则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主要包括补充血容量、稳定骨盆结构(骨盆带、外固定架)及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21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观察2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摩擦,无皮瓣边缘坏死发生,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永恒主题,是医院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基本平台。文章从领悟十八大精神着手,围绕学科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论证学科建设是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要素量表法,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效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对洛阳正骨医院前2年护理质量管理资料分析,针对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JCI国际质量标准管理要求,设计护理质量要素量表,进行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和持续改进管理。结果:运用质量要素量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使质量监测数据收集更加客观真实,护理质量改进点的确定更贴近临床,改进措施制定落实更加有效,流程更加顺畅,效率明显提高。结论:护理质量要素量表可规范护理管理行为,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索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临床上更安全快捷的方法。方法:30例择期行上肢的儿童(2~12岁),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S和神经刺激仪引导组NS,两组均结合传统的解剖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1:1混合液,药量为0.5mL/kg,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术中静脉药丙泊酚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无差异,神经阻滞效果均完善,术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清醒早,US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NS组(P〈O.05),且U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NS组(P〈0.05)。结论:超声在小儿臂从神经阻滞中有明显的优越性,明显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在骨盆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60例骨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总输血量为(1039±173)ml,B组总输血量为(16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术中失血,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减少了输入异体血的并发症,节约了医疗费用,值得在骨盆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近5年来,我院诊治85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异常病例,现将其DR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AS髋关节损害病例85例,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全国AS研讨会提出的诊断方案[1] .为排除合并股骨头坏死可能,本组病例均无外伤、大剂量激素治疗及酗酒史.男65例,女20例,年龄14~59岁,平均33岁;病程3月~25年,平均2.5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腰骶部、膝关节及踝关节等外周大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双侧髋关节受累80例,单侧髋关节受累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