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 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06例(125眼)各型青光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90眼,占72%;Ⅱ级30眼占24%;Ⅲ级5眼占4%.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保全眼球,提高残余视力.方法 对2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瓣掩盖治疗,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除1例结膜瓣溶解、角膜穿孔行眼内容物摘除外,其余25例全部治愈,结膜瓣血运良好,随访3~12个月,25例病例均无复发,术后6个月15例去除结膜瓣,视力从手动到0.4不等.结论 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自体结膜瓣掩盖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开始6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26只眼)角膜内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及其他诱因,所有患者均具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典型表现,经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疗效满意。结论局部足量的抗病毒制剂和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对不同年龄的近视患者调节的影响。方法对进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按年龄从低到高分为3组,Ⅰ组年龄18~25岁,Ⅱ组年龄26~32岁,Ⅲ组年龄33~40岁,测量术前及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单眼调节幅度,各组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术后10天、1个月时单眼调节幅度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较术前增加(P<0.05);Ⅱ组术后10天及1个月时单眼调节幅度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增加(P<0.05);Ⅲ组单眼调节幅度术后10天较术前下降明显(P<0.01),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适应,调节幅度均能逐渐增加,年龄较大者,恢复较慢,但最终可恢复至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早期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中重度眼化学性烧伤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针对患者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潜在感染、睑球粘连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除了有两眼由于羊膜的溶解和脱落需进行二次手术外,其他随访半年无并发症的发生,羊膜呈半透明状、角膜中央较术前透明,周边部血管化明显.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治疗做好了铺垫,加上利用羊膜抗炎、抗粘连的生物特性,及早地进行羊膜移植术,最大程度地避免中重烧伤后角膜溃疡、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今后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田自景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24-122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42例944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完成手术。结果:术后3mo回访347例504眼,矫正视力≤0.3者27眼(5.4%),其中2眼为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0.3~0.5者102眼(20.2%),0.5~1.0者305眼(60.5%),1.0以上者70眼(13.9%)。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昂贵的手术设备,可安全地将晶状体核娩出,切口自身密闭性能好,实现了小切口和无缝线。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符合贫困地区医院现状。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7例(27眼),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眼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成功23眼(85.19%)。23眼眼压从术前平均58.8mmHg降至22.16mmHg。术后视力:9眼(33.33%)无变化,光感10眼(37.04%),数指3眼(11.11%),0.01~0.05者3眼(11.11%),0.1~0.2者2眼(7.41%)。8眼(29.63%)视力有所提高。并发症:27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加重,因睫状部反射性疼痛所致,经止痛镇静3d后缓解。16眼有前房积血,因眼压降低所致,口服云南白药、皮质类固醇3—5d后,积血吸收。结论采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既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对保护患者残存视力,维持眼压稳定有明确效果,不失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复杂眼球穿通伤二期玻璃体手术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62眼)行复杂眼球穿通伤二期玻璃体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通伤二期玻璃体手术有47眼视力得到提升(75.81%),有11眼视力保持视力不变(17.74%),4眼为视力下降(6.45%);伤眼一期修复满意的视力预后与不满意比较,明显较好;在伤后2周左右进行手术与其他时间段相比预后明显较好,尤其是超过1个月再进行手术的患者视力预后明显最差。结论伤眼的康复与穿通伤二期玻璃体手术的一期修复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而二期玻璃体手术要把握准确的时机,保证伤眼的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硅油取出联合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混浊情况及有无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随访3~12(平均7.26 ±1.38)mo,53眼(9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者47眼(84%),≥0.3者27眼(48%),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均有轻度炎症反应,4眼(7 %)出现暂时性高眼压,通过局部应用药物恢复正常,15眼(27%)后囊灰白色混浊行Nd: YAG激光后囊切开,2眼(4%)发生视网膜脱离。所有病例均无大泡性角膜病变、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能够恢复视力,缩短手术周期,减少手术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