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8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 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柴芍疏肝利胆排石汤在胆囊取石术后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 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03 例肝郁脾虚证胆囊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分为观察组(52 例)和对照组(51 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中药汤剂口服, 对照组患者于肛门排气后给予柴芍疏肝利胆排石汤。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后给予柴芍疏肝利胆排石汤联合耳穴压 豆,两组患者于术后观察 72 h,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的时间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 24 h、48 h 及 72 h 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6 %,低于对照组的 29.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胆囊结石手术取石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耳穴压豆能够改善患者的 疼痛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HIV/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HAART治疗73例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HIV/AIDS患者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定量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2,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经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数量显著回升(P(0.01),但CD8+T细胞变化不大(P(0.05)。血浆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TGF-β1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HAART治疗HIV/AIDS患者疗效显著,对于重建免疫功能、改善体内细胞因子失调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张玉  胡皓  赵一  蔡小平 《中医学报》2016,(12):1845-1848
食道癌的发病主要在于患者正气亏虚,不能内守,加之七情六淫失常、饮食失节,终致邪毒侵袭。病初正气尚盛,久则正气亏甚,邪毒炽盛,因此初期治疗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随着病情变化,当改为扶正为要,驱邪次之。同时坚持辨证与辨病互参,内服与外敷相辅的原则,治病求本,循时而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蕲春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0.6 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消癌平注射液,4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中3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治疗。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率,比较两组CD~(3+)、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43.90%,临床获益率(CBR)75.61%,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65.85%,临床获益率(CBR)92.68%,两组ORR、CB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0.49%、95.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增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比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法(简称JYH)对ITP模型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A对照组和JYH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连续灌胃14天。于实验第5天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连续3天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复制ITP模型。电阻抗法检测外周血PLT数量,放免法检测血清IL-2、IL-6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PLT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各组PLT检测值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A对照组和JYH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造模小鼠血清IL-2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而IL-6水平则低于空白对照组,JYH治疗组可下调模型小鼠血清IL-2水平并拮抗血清IL-6下降(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法对ITP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失衡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治则规律论的错误。方法:从规律派对治则所下之定义入手,从哲学、逻辑、语法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治则规律论对治则之认识有哲学、逻辑、语法等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选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用中药,并探讨其与《中药学》教材功效分类的关系,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临床人员研究或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首先以原发性高血压为检索词检索,然后分别以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500 种常用中药药名为检索词二次检索,并进行排序统计分析,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对应用频次前200 种的中药按《中药学》功效予以分类研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中药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丹参、黄芪、川芎、葛根、当归、甘草、钩藤、天麻、大黄、泽泻等。按《中药学》功效分类,应用频次前6 类的分别是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平肝熄风、解表和祛湿类中药。结论:本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原发性高血压中药的应用情况,可作为今后应用中药治疗该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6.7%和40.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5),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的IgA肾病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测定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并且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等含量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西医对治疗IgA肾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减少尿蛋白,保护患者肾功能,调节微循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解毒法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体质、疼痛、血液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对9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属正气亏虚,瘀毒内结证型者口服扶正化瘀解毒汤,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由20.4±2.5下降至19.6±1.7,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5%的患者疼痛完全解除,52.8%的患者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68.9%;80%的患者卡氏评分有所上升,治疗前后白细胞由3.57±0.79×109/L上升至4.59±0.87×109/L,血小板由123±47×109/L上升至146±49×109/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化瘀解毒汤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有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恶病质体质,提高患者身体状况的作用,且无肝肾毒性等不良作用,可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