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许彦枝 《河北医药》1998,20(1):26-27
复发性阿弗他口疮(rccurrent aphthou uleeration,RAU)至今病因不明。文献已报道的发病因素有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失调、变态反应、胃肠病、营养缺乏、情绪紊乱等。近几年,有文献报道了有关本病病因学的新论点,现综述如下。 1 遗传因素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报道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在RAU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Miller(1977)在双胞胎中进行RAU发病频率的研究,发现19对双胎中38名个体中有14例RAU患者,占总数的36.8%,其中在12对同卵双胎中有11对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对河北籍替牙期儿童正常模型的形态观测,寻找替牙过程中正常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籍7~10岁替牙期儿童正常模型100例(男女各50例),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模型中每颗牙的牙冠宽度,计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牙冠宽度比值(the ratio of crown width in maxillary primary second molar tothat of mandibular,R)及替牙间隙(leeway space,E),分析正常儿童的咬合关系。结果①替牙期正常第二乳磨牙末端平面以双侧近中型(53例)最多;同一末端平面类型中男女间的R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型末端平面的R值显著大于垂直型和远中型R值(P<0.05)。②男性下颌E值较女性大,上颌E值较女性小。③上颌乳尖牙位于下颌乳尖牙和第一乳磨牙的邻接处占98.5%。结论正常替牙期儿童的末端平面类型与R值有关;上下颌替牙间隙存在性别差异;乳尖牙的咬合关系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3.
胸锁乳突肌瓣合并美容处理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腮腺手术,常常有术后局部凹陷及瘢痕畸形,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如何改进手术方法,加强局部美容处理,减少术后的畸形,增加美容效果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胸锁乳突肌瓣合并美容处理对30例腮腺手术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前临床对口腔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控制癌变的发展,提高生存率,是口腔癌治疗的趋势。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受到高度关注。本实验采集口腔癌患者外周血,通过体外培养,诱导扩增获取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DC,分析其形态及表型特点,以期为口腔癌的生物治疗建立通路。  相似文献   
5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常规腮腺手术切口原则上选择相对隐蔽,但实际上仍不能避免较明显的"刀口"瘢痕,这给一些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患者.因此,我们自1996~2004年对60例腮腺手术切口进行改良并辅以美容处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诊的老年人牙科疾病患者也随之增多。由于年青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口腔卫生教育,重视口腔卫生不够,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机能的老化,龋病、牙周病发病增加导致牙齿丢失及牙冠崩坏,残根、残冠的出现,越来越需要牙科治疗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观察自拟化湿行瘀清热方辅治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中结合珠蛋白(Hp)浓度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和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口腔科门诊初诊的OLP患者42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鱼肝油局部涂抹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口腔病灶基底部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湿行瘀清热方剂,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Hp浓度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1.9%(x~2=4.725,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p浓度高于治疗前(t=3.933,P<0.01),且血清Hp浓度高于对照组(t=2.247,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高于对照组(t=5.170、4.402,P<0.01);而外周血CD8~+、CD4~+/CD8~+虽然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行瘀清热方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有一定的疗效,血清中Hp浓度、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可能对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CyclinD1和P73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应用奥铂联合替加氟化疗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为实验组,10例口腔粘膜良性肿瘤患者的正常黏膜为对照组。将癌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分为三组,即A组(化疗前)、B组(化疗后)和C组(正常粘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和P7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CyclinD1在化疗前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91.29±3.10%,化疗后为71.78±4.46%,正常黏膜组织阳性率为51.32±2.29%;P73在化疗前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为88.97±4.2%,化疗后为72.14±11.6%,正常黏膜组织阳性率为53.49±5.01%。②流式细胞术:CyclinD1在化疗前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为1.89±0.10,化疗后为1.35±0.15,正常口腔粘膜细胞为1.0±0.04。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73在化疗前为1.75±0.18,化疗后为1.29±0.15,正常粘膜细胞为0.99±0.04。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yclinD1和P73可能是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癌变监测和临床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