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700篇
内科学   236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1449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9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12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1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7篇
  1961年   9篇
  1960年   11篇
  1959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脑干毗邻部位肿瘤是指肿瘤发生于脑干毗邻组织,挤压或与脑干粘连,而不是起源于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的福辛普利(fosin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及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中缬沙坦(valsartan)对人血单核细胞受细菌脂多糖(LPS)刺激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平产妇脐静脉取得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组培养,以LPS(0.1 mg/L)刺激作为对照组,其它组分别再加入ACEI类药物fosinopril (20 mg/L)、captopril(20 mg/L)及valsartan(20 mg/L),孵育。冻融法收集细胞裂解液,用一期凝固法分析LPS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的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用RT-PCR技术,观察各组表达TFmRNA,并以GAPDH作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和结论:Fosinopril,captopril及valsartan可下调人血单核细胞由LPS诱导的TFmRNA的表达,并显著降低促凝活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SMA)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分析法对10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为Ⅰ、Ⅱ、Ⅲ型SMA的患者及其直系亲属16人、25例正常对照进行SMN基因检测.结果 10例SMA患者中9例患者缺失SMN第7、8号外显子,1例患者仅缺失第7号外显子;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均未发现外显子缺失.结论 PCR-酶切检测SMN基因第7号、8号外显子缺失是诊断儿童型脊肌萎缩症可靠的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对肾移植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olublethrombomdulin ,sTM)、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endothelialproteinCreceptor ,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含量水平的动态检测分析 ,探讨其在肾移植及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 2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排斥反应治疗过程中的sTM、sEPCR、vWF含量。结果 :肾移植术后sTM、sEPCR、vWF含量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发生移植排斥反应者较无排斥者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肾移植术前、排斥反应有效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肾移植患者sTM、sEPCR、vWF各指标间呈正相关 (r =0 5 95 ,P <0 0 1,r =0 5 81,P <0 0 1,r =0 6 0 6 ,P <0 0 1)。结论 :sTM、sEPCR、vWF均可作为肾移植患者血管内皮的免疫损伤标志物 ,联合动态监测sTM、sEPCR、vWF的含量在观察肾移植手术创伤程度、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报告对138例聋哑儿童的语言训练,其中,男85例,女53例,先天性聋哑20例,后天性聋哑118例,5岁以下聋哑者125例。认为主要是利用感觉途径的训练方法,叫作“多感觉方法”,即“看,听,摸”。作者体会聋童语言训练是否成功,家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对于聋童做好早期诊断,及时矫治是防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剖宫产后病率与术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的术后病率、术后感染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剖宫产病历391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二组.结果:第一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为30.45%和12.73%,第二组为26.32%和10.51%(P>0.05).剖宫产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染率为阻道分娩的7~l0倍.第一组病历与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引起的产程延长,第二组病历主要见于胎儿宫内窘迫及脐带缠绕.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是产妇自身因素和高龄、贫血、水肿、肥胖、营养不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组病历中胎膜早破分别占26.9%和31.1%.是引起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和剖宫产并发症是当今产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7.
小脑和脑干梗塞致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脑和脑干梗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和脑干梗塞所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耳聋、眩晕、耳鸣、眼震、同侧颜面麻木感.头颅CT或MRI发现小脑或脑干有小于2 cm的梗塞灶.结论:发病机制主要为小脑前下动脉(AlCA)供血不足使小脑脑桥角或脑干缺血,损伤该区域的耳蜗神经和听神经传导通路,导致耳聋.小脑和脑干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68.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6-30个月。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随例患者无1例再出血及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明显好转2例。11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大量腹水,10例术后2个月左右腹水消失,1例术前大量腹水者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内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试验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及适应症。方法对58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行常规脑电图(EEG)和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EEG检查,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剥夺睡眠后清醒时EEG描记结果与睡眠时EEG描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剥夺睡眠-睡眠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比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提高,前者为86.2%(50/58),后者为41.4%(24/58),两者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剥夺睡眠清醒时EEG与剥夺睡眠后睡眠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剥夺睡眠后睡眠EEG可起补充作用,且很易记录到睡眠EEG。结论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EEG对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对癫痫 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用于瓣膜置换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的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其中心功能Ⅲ~Ⅳ级13例并有反复心衰史,40例中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置换术7例。麻醉诱导用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0.5μg/kg,泮库溴铵0.08mg/kg,气管插管。结果注射时无注射部位的疼痛、肌震颤或不自主肌肉运动等不良反应,未见心电图波形和心率的特殊改变;麻醉前后比较SBP(kPa)由16.7±2.3降至12.8±3.9(P<0.01),MAP(kPa)由12.5±3.1降至9.7±1.6(P<0.05),而 SPO2均在97%以上,CVP亦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诱导可获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和依托咪酯的不良作用,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心功能差及危重病人良好的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