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81.
rhBMP-2/SH复合物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评价 rhBMP-2/SH复合物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2、4、8周组,每组4只。每只动物每侧胫骨植入rhBMP-2/SH/微种植体、微种植体各1枚;术后2、4、8周处死动物进行:(1)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态学观察。(2)微种植体-骨界面剪切力的测量。结果:在2、4、8周时, rhBMP-2/SH/微种植体周围胫骨表面周围有新骨生成,4周、8周时 rhBMP-2/SH/微种植体骨质附着量多于单纯微种植体。rhBMP-2/SH/微种植体组的剪切力分别为:(121.52±20.32) N、(213.78±25.30) N 和 (252.15±36.96) N;微种植体组的剪切力分别为:(124.32±18.25) N、(175.63±23.45) N 和 (201.07 ±33.49) N;术后4和8周时rhBMP-2/SH/微种植体组的剪切力要明显大于微种植体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BMP-2/SH复合物可以促进微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增加骨皮质厚度、骨结合率,从而增加微种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2.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将改良贴壁离心法获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 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共培养后与经深低温冷冻、脱脂、脱钙、真空冷冻干燥和辐照消毒的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复合,构建共培养细胞+软骨-骨一体化复合支架。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和空白组(C组),每组9只。于兔股骨髁间窝处钻一深6mm的骨软骨复合缺损,A组植入共培养细胞+骨软骨复合支架,B组植入骨软骨复合支架,C组不植入任何支架材料和细胞,分别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并对各标本的软骨切片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大体观察见复合缺损区已完全修复,局部无凹陷,新生组织和周围组织融合;B组新生组织仍不能完全填充缺损;C组缺损区仍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A组软骨缺损区由新生的透明软骨样组织修复,细胞呈柱状排列,极性好,软骨陷窝明显,骨缺损区由骨样组织修复,新生软骨和软骨下骨以及宿主骨界面耦合良好;B组新生软骨细胞无软骨陷窝,排列混乱,各界面藕合欠理想;C组可见陈旧性肉芽组织生长并突出于缺损区表面。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和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A组与B、C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诱导分化的软骨细胞共培养细胞复合动物源性骨软骨支架对兔膝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复合缺损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83.
阿仑膦酸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观察其促BMSCs骨向分化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分析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以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确定干预药物不同浓度梯度中最佳促BMSCs骨向分化剂量;分组实验,通过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ALP和钙化结节等指标的表达,观察其对BMSCs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骨向分化过程中TGF-β1、BMP-2的表达。结果 ALN最佳促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浓度为1×10-8mol/L,该浓度ALN能促进成骨指标的表达和TGF-β1和BMP-2分泌增加;具有促BMSCs骨向分化能力的ALN各诱导组均伴随TGF-β1和BMP-2分泌增加。结论 ALN能促进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在BMSCs骨向分化过程中,上调TGF-β1、BMP-2的表达量可能是各干预药物促进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4.
血清SCC-Ag、CEA、CA15-3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最常见的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至今尚无单项肿瘤标志物能有效地用于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多项联合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还有助于区别肺鳞癌和腺癌。本研究对97例肺癌患者进行SCC—Ag、CEA、CA15—3的联合测定,以观察其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5.
张婷  吴静  何艳花  侯光辉  陈剑  徐锦堂 《广东医学》2012,33(8):1082-1083
目的探索一种制备单核细胞百分率增多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在新西兰兔腹部植入异物,按照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在腹部植入异物手术干预前后兔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植入异物手术干预前后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部植入异物的方法制备单核细胞增多的动物模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能有效达到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286.
顺铂、氟尿嘧啶合用大剂量醛氢叶酸治疗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大剂量醛氢叶酸(CF)、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PFL方案)与DDP+5-Fu(PF方案)联合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月间,58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非随机分为PFL组28例(按PFL方案化疗),PF组30例(按PF方案化疗)。结果:PFL组CR率、有效率分别为17.9%、64.3%,中位生存期14月(4-21月  相似文献   
287.
肾上腺巨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巨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巨大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12例患者均诊断明确,其中10例施行手术,9例成功施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切除只行活检术;另2例作穿刺活检术。随访1年以上,均生活质量尚好。结论:全面的术前准备对肾上腺巨大肿瘤十分重要,根治性切除术是肾上腺巨大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