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7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γ-谷氨酰转肽酶(下称γ-GT)是血清转肽酶的一种,它是反映肝胆管系统疾病的主要酶类。临床上病毒性肝炎病者常作此项检查,作为鉴别诊断及推测预后依据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曾对1981年在我院第三病区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病者进行γ-GT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简略的探讨,现小结如下: 一、病例来源: 本组共34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而住本院治疗。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20例,误诊3侧;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急性发作6例。  相似文献   
42.
钩湍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重症病例常见危象有肺大出血、急性肾功衰竭、肝功衰竭、消化道大出血、脑膜脑炎型伴昏迷等。其中以肺大出血为最常见。四川省乐山地区在1971—1974年钩体病流行期间,观察了重症钩体病业经血培养或血清学诊断证实的212例,肺大出血者156例,占重症的73.6%。现就钩体病肺大出血的临床表现与抢救按照四川医学院钩体病研究室和有关地区的资料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3.
流行性乙型脑炎引起的(初为周围性,后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依赖人工呼吸机维持生命达32个月,实不多见,现报告如下。男,22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五天,吞咽障碍、声音嘶哑半天,于1977年6月26日由某院转入。体查。体温38.7℃、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78毫米汞柱,神志尚清,能对答,称喉痛、吞咽障碍、喉头异物感,声音嘶哑,颈稍硬,咽反射弱,心肺无异常,腹壁反射减弱,提睾反射消  相似文献   
44.
1992年4~12月,我院门诊使用大黄(庶虫)虫丸对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降低麝浊(TTT)有较好的效果,现报告20例结果如下,供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参考。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治疗组20例中乙型肝炎17例,丙型肝炎(抗-HCV阳性)3例。全部均有TTT异常,男13例,女7例。年龄8~72岁。设对照组20例,均为慢活肝(乙型),亦全部TTT异常、性别、年龄均与治疗组配对一致。治疗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相同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黄(庶虫)虫丸,每日6~12克,分2次服,儿童每日4克,分2次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登革热患者血清中Ig的含量情况,我们对1980年在广州市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患者64例作了IgG、IgA、IgM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血清标本来源:选自1980年8、9月间在我院住院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的患者,全部为成人。64例分为两组:A组是发病后3~7天抽血的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B组是发病后8~14天抽血的31例,其中男性19  相似文献   
46.
现将最近我院收治的广州恙虫病一例报告如下。女,32岁,农民,发病地址在广州白云山农场。发热7天,出疹1天,于1982年9月19日入院。患者于7天前突起畏寒,发热39.5℃,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心,呕吐1次,胃口  相似文献   
47.
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过去多在北方流行,长江流域常为散发,华南地区则少见。近年来,华南地区特别在滨海城市似有增加之势,广州地区自1977年以来病例续有发生,现把我院自1977~1980年间收治具有临床特点或细菌培养阳性、排除了其他出疹性疾病,诊为猩红热的382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8.
49.
近年来,由于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免疫学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国内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有许多报导,但结果不一。因此,在使用免疫调整剂治疗时,尚难有较可靠的指标。为此,我们于1981年系统地观察了慢性肝炎35例的免疫状态,试图探讨慢性肝炎的免疫反应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找寻有规律的指标,以期帮助诊断和对预后的估计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0.
女,24岁,未婚,于1981年6月12日因月经来潮下腹部疼痛就诊。检查:神智清楚,痛苦病容,腹软无压痛及包块可扪及,血压90/60毫米汞柱。诊断为经痛,给予肌注颅通定60毫克。注射时无疼痛感觉,注射后5~10分钟自觉胸翳,头晕眼花,气促,出冷汗,随即昏倒,不省人事。检查: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脉搏不可扪及,血压测不到,心音低弱,立即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毫克,吸氧,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