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脾气虚证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86例2008年6月—2009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67例(湿重于热30例,湿热并重27例,热重于湿10例)、脾气虚证19例,另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12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外周血,采用安速幽门螺旋杆菌(Hp)血清快速法检测Hp感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P70、NF-κB表达。结果 脾胃湿热与脾气虚证Hp感染率分别为37.31%和36.84%(P>0.05)。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降低,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组及脾气虚证组NF-κB表达升高(P<0.05)。脾胃湿热、脾气虚证Hp阳性组NF-κB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脾气虚证Hp阳性组HSP 70表达高于同证型Hp阴性组(P<0.05)。此外, HSP70、NF-κB表达与Hp感染相关系数分别为-0.023和0.027 (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F-κB在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脾气虚证表达的升高可能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内邪”的致病作用;HSP70在脾气虚证HP阳性表达的升高,及在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表达的降低可能反映了“正气抗邪”、“邪盛正虚”的作用;Hp可能并非引起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发生的唯一“外邪”因素。  相似文献   
32.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健中愈疡片中黄芪甲苷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3%、98.75%;RSD分别为1.61%、2.37%。方法简便、准确,可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3.
原发性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与视野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瑛  王幼生 《新中医》2001,33(11):32-3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眼(绿风内障、青风内障)中医辨证分型与视野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国产TBC一2型中心视野分析仪对原发性青光眼77例122眼作中心30.全定量视野检测,同时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作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二者之间关系.结果青风内障较绿风内障视野损害程度更为严重、重度视野损害更多发生(P<0.01),但中医证型与视野损害的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视野损害程度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野损害在不同类型青光眼(绿内内障、青风内障)中有不同的表现,可作为了解青光眼类型及患者视功能的一种手段,但不能作为辨证分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微量元素与元素年性疾病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随着对微量元素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了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不断增加。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剩 ,均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从而产生疾病。很多微量元素的变化对老年人生理情况观察及临床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与微量元素有关的老年性疾病主要有 :免疫功能缺陷、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衰老等。1 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铁、锌、铜、锰、硒等微量元素对生物免疫功能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缺铁淋巴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受损 ,抗体的产生受到抑制 ,对感染的应激能力降低 ,从而损害机体的免疫机制 [1…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血清miRNA-21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不同分期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DN患者60例分为T2DM、DN Ⅲ期、DN Ⅳ期、DN Ⅴ期共4组,每组15人,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15人,收集各组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各组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清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DNⅤ期、DN Ⅳ期、DN Ⅲ期血清miRNA-21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DN Ⅳ期较DN Ⅲ期增高(P<0.05);T2DM组与健康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NⅤ期较DN Ⅳ期明显下降(P<0.05)。中医辨证方面,阴虚燥热证比例最低,气阴两虚证次之(P<0.05);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比例最高(P<0.05);脾肾气虚证与阴阳两虚证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iRNA-21表达情况,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及阴阳两虚组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脾肾气虚组与阴阳两虚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脾肾气虚组与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湿证者为16例,占26.7%,痰证15例,占25%,瘀证为29例,占48.3%,瘀证所占比例最高(P<0.05);瘀证组血清miRNA-21升高更明显(P<0.05);湿证组与痰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血清miRNA-21表达与DN Ⅲ期、DN Ⅳ期患者BUN、Cr、Cysc及血沉K值呈正直线相关,与eGFR呈显著负直线相关;对于DN Ⅴ期,血清miRNA-21仅与血沉K值呈显著正直线相关。结论血清miRNA-21在DN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明显,血清miRNA-21与DN患者某些实验室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评估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保髋手术后修复阶段股骨头新生血管的再生情况。方法:收集因ONFH行保髋手术的患者21例(24髋,术后组)及健康成人17例(17髋,正常组),对以上受检者进行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并建立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获得的血流灌注参数包括平均渡越时间(mTT)、造影峰值强度(PI)、曲线上升斜率(AS)、曲线下降斜率(DS)及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TIC-AUC),并比较以上参数在术后组与正常组中的差异。结果:保髋手术后修复阶段股骨头造影剂微泡灌注较正常组丰富。术后组mTT(64.97±13.96)和DS(-0.24±0.07)显著低于正常组(mTT:79.78±13.2,DS:-0.12±0.04),PI(33.74±3.94)、AS(2.39±0.60)和TIC-AUC(2638.42±340.36)显著高于正常组(PI:25.50±4.92,AS:1.28±0.65,TIC-AUC:2162.97±3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EUS可以定量检测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股骨头修复血管再生情况,为临床保髋术后疗效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复方中药治疗小儿积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积滞”“中医药”“dyspepsia”等为主题词,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CBM、万方,筛选文献后提取资料,应用ROB偏倚风险评估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Stata15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临床总有效率中药优于西药[OR=2.51,95%CI(1.75,3.59),P<0.05],但逊于外治法[OR=0.21,95%CI(0.12,0.37),P<0.05];进行有序分类数据的Meta分析时,结果提示中药对比西药或中医外治法并无显著提高其治愈程度;②中药治疗后小儿积滞食欲改善积分更优[WMD=0.59, 95%CI(0.40,0.78),P<0.05],其余积分指标Meta分析中,中药对比西药或中医外治法并无明显优势。结论 复方中药治疗小儿积滞总有效率逊于中医外治法而优于西药,且相较于其他疗法,中药治疗在改善患儿食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循证护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患者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对手术室护士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对肝肾阴虚证孕妇证型转化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失衡与中医肝肾阴虚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63例孕12~16周,经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证的孕妇随机分为口服杞菊地黄丸治疗组(试验组,86例)和空白对照组(对照组,77例),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转归以及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 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变化。结果(1)试验组治疗后47.7%(41/486)转化为正常证型,在随访的相同时间段内,对照组11.7%(9/77)转化为正常证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和IFN-γ/ IL-4比值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IL-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肾阴虚证孕妇外周血中存在细胞因子IFN-γ及IL-4比例失衡,杞菊地黄丸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IFN-γ水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与肾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肾虚型RA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451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肾虚型组和非肾虚型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年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LT),病情活动情况(DAS28),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结果 (1)肾虚型组ESR、PLT、DAS28评分明显高于非肾虚型组(P<0.05,P<0.01);(2)肾虚型组与非肾虚型组 RF分别为(697.32±1061.38)IU/mL和(439.91±672.24) 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抗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A患者ANA阳性率为29.63%(120/405)。肾虚型组ANA阳性率为37.19%(74/199),非肾虚型组为22.33%(46/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肾虚型RA患者出现ANA阳性和RF高滴度阳性的风险分别是非肾虚型的2.059倍和1.574倍。结论 肾虚RA出现自身抗体的风险更高、病情进展更快、关节破坏更严重、预后更差,相关机制可能与B细胞免疫失耐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