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7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635篇
预防医学   24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57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托品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附9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评价联用阿托品、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基本确诊后的144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例数按大约2:1的比例分配),所有病人均予静滴等量的能量合剂等基本治疗.治疗组98例采用阿托品、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阿托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初步观察马世广我院神经科自1990~1991年对14例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NMD)治疗,以观察该药预防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和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8月~2004年10月治疗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按A0分类:A1型17例,A2型14例,A3型11例,B1型2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1例.其中,DCS内固定30例,GSH固定24例.分组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经5月~2年随访,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6月(4~9月).DCS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1.5小时(1~2.5小时).出血量105 ml(50~200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7月(4~8月),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率16.7%),根据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6.6%.GSH固定组手术时间1.8小时(1.5~3.5小时).术中出血量平均120 ml(100~25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1个月(4.5~9个月),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率28%),根据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逆行带锁髓内钉(GSH)及动力髁螺钉(DCS)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但各有其最佳适应症.选择好适应症以及术者技术熟练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脊柱侧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收集5 080名中小学生的测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为3.1%,男性2.1%、女性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1.93)、年龄12~15岁(OR=5.39)、年龄>15岁(OR=8.31)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高,超重/肥胖(OR=0.45)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低。结论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略高,应引起卫生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针对重点人群提高脊柱侧弯的早期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滑膜炎性积液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性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膝关节滑膜炎性积液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予中药内服外洗 ;对照组予西药扶他林片口服 ,外擦扶他林乳胶剂 ,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71% ,总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治愈率为 15 % ,总有效率为 6 8%。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性积液疗效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常规肾上腺素与氨茶碱合用在抢救心跳骤停中的临床机制。方法:选择86例不同疾病的心跳骤停患者,根据心跳停止时间不同分成5组,入院后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无效改为3mg/次,并与氨茶碱0.25-0.5g合用,无效追加肾上腺素为5mg/次,氨茶碱剂量同前,间隔3—5分钟,记录复苏例数,计算百分比。结果:心跳停止时间l-5分,6-10分,ll-15分给予肾上腺素lmg静脉注射,心跳恢复分别为34.6%、18.2%、13.3%;肾上腺素3mg静脉注射并合用氨茶碱,心跳恢复分别为64.7%、66.2%、46.2%;肾上腺素5mg静脉注射并合用氨茶碱,心跳恢复分别为50%、33.3%。结论:超常规剂量肾上腺素并合用氨茶碱对提高复苏成功率疗效肯定,且与心跳骤停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凝血和纤溶指标 ,探讨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8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及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P 选择素、D 二聚体 (D D)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浆vWF、TM、P 选择素及D 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经化疗达完全缓解者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 ,而未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 ,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检测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恶性血液病病人的病情监测 ,可作为评价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疸 ,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 ,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 ,其危害性极大。在西方国家大约 2 0 %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足的问题而就医 ,5 %~ 10 %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 ,10 %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美国非创伤性截肢者中 5 0 %为糖尿病足 ,大约有 1/ 3的费用花在糖尿病足上 ,但糖尿病足是可防治的。1 诱发因素穿鞋过紧、烫脚致伤、足癣、小创伤后并发感染、皮肤水疱、动脉血栓、鸡眼肽胝、修脚外伤。2 高危人群①周围血管病变 ;②神经病变 ;③以往有过溃疡史或对侧已截肢 …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和MVD在大肠癌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表达阳性率为62.8%.MVD和VEGF表达的程度明显相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肝肺等远处转移及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的,并在大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观察AMI组(A组)、心脏缺血预处理(MIP)组(B组)和肾脏缺血预处理(RIP)组(C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的心律失常情况及QT间期离散度(QTd) ,并行心内电生理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 ,对三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设置假手术组(D组)作对照。结果 四组在手术前心律失常及QTd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0 5 ) ;D组手术前后心律失常及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0 5 ) ;在AMI后,B、C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QTd明显小于A组(P <0 . 0 5 ) ,而B、C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MIP和RIP均可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两者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