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按摩治疗的作用。方法:分析了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并以按摩尤其是“六方定位旋扳法”在以疾病自然史的指导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做了分析。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在治疗中意义重大,按摩疗法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3.
肿瘤引起的颅高压,上腔静脉综合征以及阻塞性黄疸是肿瘤临床上常见的急症。1989年10月~1995年12月我科用放射治疗加甘露醇、地塞米松对上述三种急症患者58例进行治疗,疗效明显。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8岁~64岁,中位年龄52岁。56例有原发肿瘤的病理学或细胞学证据。脑转移癌41例,均经头颅CF或MRI证实,其中原发肺癌者38  相似文献   
44.
近十年来,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在开展百级层流洁净病房,进行大剂量强烈化疗并加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已使AL 的完全缓解率(CR)大大提高,但是这只能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大医院进行。为此,我们设计了中西医结合的EEA 方案治疗AL,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在同煤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经相关检查已经确诊为初发型2型糖尿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6~76岁,平均(42.0±2.3)岁.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保持每天1次.通过对注射剂量的控制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那格列奈对血糖进一步加以控制.结果 空腹血糖、三餐后测定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并且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升高.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的水平,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46.
<正>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其病死率却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1]。手术治疗是卵巢癌的首要治疗方法,但由于就诊患者多属晚期(Ⅲ~Ⅳ期),所以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化疗等形式的辅助治疗。含铂类药物的方案是近年来的标准治疗,虽有效率较高,但仍未改善长期生存率,大多数患者仍死于肿瘤耐药。而对铂类耐药患者的治疗十分困难,最有效药物(阿霉素、环磷酰胺、六甲密胺)有效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3种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对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以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MAP)为观察指标,分别记录3种不同药物诱导插管在入室(T0)、开始诱导(T1)及诱导后1~10min(T2~T11,T5为喉镜暴露声门,插入气管导管时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MAP和心率×收缩压(RPP)数值。结果 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RP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的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与各时间点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收缩压在T2~T4、T7~T11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给诱导药后收缩压均明显下降,插管后即刻(T5)血压迅速上升,但与T0、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心率在T6时间点的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PP值在T6时间点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人全身麻醉诱导插管,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能更好地阻断插管刺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8.
休克是严重烧伤的常见并发症,休克期大量、快速补液要求有良好的静脉通路。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发生率高于成人,且发生快,严重并发症多。加之小儿血管细,没有休克时,穿刺很困难。大面积烧伤时,血管塌陷,加上可选择的血管不多(只有非烧伤区血管可利用),如何充分利...  相似文献   
49.
黄体酮促进端侧吻合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36只,周龄9~10周。随机分为2组,黄体酮(PROG)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两组均先切除双侧卵巢,2周后行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端侧吻合术。PROG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在同侧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面积为1mm×1mm小窗,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近端反转包埋于附近肌肉内。经臀部肌内每日注射PROG注射液(10mg/ml)0·2ml;对照组:吻合方法同PROG组,术后注射等量的茶油0·2ml。各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两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PROG组在各时间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ROG组较对照组髓鞘更为成熟,轴索再生明显。结论黄体酮可以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特点。方法1997年至2007年共治疗11例,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结果术后单纯放疗7例有效率为71.43%。术后放疗结合化疗9例有效率为88.89%。结论手术联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性治疗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