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抗TNF-α单克隆抗体VH/K21,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预测临床应用前景.方法:以已筛选获得的TNF-α抗体基因VH/K21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与其表达质粒进行双酶切,连接后克隆进入PET22b(+)/BL21(DE3)感受态中并在该原核系统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ELISA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与表达出可溶性的高效表达的人源TNF-α单克隆抗体.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具有全新的人源TNF-α抗体基因,它可以特异识别人TNF-α.结论:人源TNF-α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制应用于临床的TNF-α人源抗体奠定了基础,也将为其他人源抗体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2.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低剂量组(L组)、瑞芬太尼高剂量组(H组)。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0.5、2.0h时处死大鼠,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除S组外,各实验组SOD活力水平均降低,与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生成高于S组(P〈0.01);L组、H组SOD活力水平均高于I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生成低于I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H组SOD活力与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明显提高SOD含量,降低MDA生成,改善肾氧化损伤,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组抗氧化损伤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53.
16例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长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方法 选取因不典型胸痛伴有持续全导联ST段下移与T波倒置患者 16例 ,随访观察 5~ 15年 ,常规观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片、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结果 最后诊断肥厚型心肌病 9例 ( 5 6 3 %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 12 5 % )、缩窄性心包炎 1例 ( 6 3 % )、糖尿病 2例 ( 12 5 % )、原因不明T波深倒者 2例( 12 5 % )。结论 左室肥厚是引起ST段下移与T波倒置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又一原因。患者预后与T波倒置深度无关 ,主要取决于基础疾病的发展、恶性状态及伴发心律失常情况。  相似文献   
54.
用太阳能充电的LED观片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和比较了荧光灯与LED灯的优缺点,探讨LED灯在观片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0 引  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多由休克、感染、创伤所致。随着心肺复苏水平的提高 ,复苏后的MODS越发常见[1] ,病死率极高。以往对营养支持的作用未引起重视。现报道应用营养支持治疗 1例MODS病人的经验。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资料 病人男 ,6 8岁 ,身高 1 7  相似文献   
57.
随着人们用药知识的增加和对药物安全性认识的提高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 ,全球每年死亡 5 2 0 0万人 ,其中 1/ 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 ,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患者中约 1/ 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由此不合理用药不单是一个学术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在医学行业中的具体体现 ,笔者就与此相关问题提出些看法、认识和建议 ,供同行参考。1 合理用药定义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87年提出的合理用药标准有 5条 :1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 2在适宜的时间 ,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肥厚心肌细胞Na^ /Ca^2 交换对β-类肾上腺素能药物刺激的反应及发生这种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的高血压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a^ /Ca^2 交换电流并观察药物对它的影响。结果 (1)异丙肾上腺患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正常及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Na^ /Ca^2 交换电流,但其对肥厚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电流的增强作用要弱于正常心室肌细胞(P<0.05)。(2)cAMP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正常及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的Na^ /Ca^2 交换电流,其对正常及肥厚大鼠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电流的增强作用无差别(P>0.05)。结论 高血压大鼠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对β-类肾上腺患能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可随与翘厚心肌细胞的g—受体数目及功能、G蛋白及腺昔酸环化酶的活性改变等环节有关,此种反应可能是肥厚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肝转移癌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转移癌超声造影检出能力、造影增强时相特点并定量分析。方法35例肝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观察动脉相(8~30s)、门脉相(31~120s)及实质相(121~360s)灌注和回声变化规律。记录病灶大小、位置、数目、各增强时相的表现。用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行量化分析。结果①35例肝转移癌常规超声共检出病灶182个,超声造影共检出386个,超声造影检出明显增加(P<0.05)。②动脉相重点观察的76个肝转移癌病灶表现四种灌注特征Ⅰ型(26.3%),周边环状增强,中心不增强或有少量点状、短线状血管向中心伸延。Ⅱ型(46.1%),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少量均匀增强。Ⅲ型(11.8%),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少量增强,可见细长分枝状血管。Ⅳ型(15.8%),快速整体团状增强,内部团状或网状走行血管。③对四种增强类型行定量分析,峰值强度Ⅰ型低于其他三型,Ⅳ型高于其他三型(P<0.05);达峰时间Ⅳ型短于其他三型(P<0.05),曲线下面积Ⅳ型高于其他三型(P<0.05)。④35例中重点观察的76个病灶门脉相和实质相均呈现不同程度低回声,其中实质相共有22例54个病灶与相邻肝组织对比非常明显呈“黑洞”现象。结论超声造影增加了肝转移癌病灶的检出数目;肝转移癌增强模式及造影表现有利于其定性诊断;定量分析有利于解释各增强类型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造模4、8和12周组。利用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中UⅡ、G蛋白偶联受体(GPR14)、胶原Ⅰ(col-Ⅰ)、Ⅲ(col-Ⅲ)及蛋白激酶A(PKA)的表达。体外培养乳鼠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UⅡ处理组、UⅡ+KT5720处理组及UII+SB-611812组。镜下观察及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UⅡ、GPR14、col-Ⅰ、col-Ⅲ蛋白及PKA的表达显著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UⅡ促进乳鼠成纤维细胞(CFs)的增殖(P0.05),而KT5720、SB-611812可抑制UⅡ对乳鼠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UⅡ及其受体系统促进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