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缺失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的肺支气管黏膜组织12例石蜡标本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HIT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缺失率为76·1%,明显高于正常的肺支气管黏膜组织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48,P=0·000。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率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χ2=4·271,P=0·039)、淋巴结转移(χ2=9·176,P=0·002)及吸烟史(χ2=12·026,P=0·001)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χ2=1·155,P=0·283)、性别(χ2=0·450,P=0·503)、肿瘤大体类型(χ2=2·974,P=0·085)及病理类型(χ2=0·726,P=0·394)无关。结论: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是NSCLC发生的一种生物学标志,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趋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2.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锌离子依赖内肽酶家族,大部分能降解基底膜成分和细胞外基质,它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结构和底物的不同可以将现已发现的人类MMPs分为胶原酶类、明胶酶类、基质溶解素和膜型MMPs。MMPs有3个结构区域:N端的前肽区、催化区和C端的类血结区。MT-MMPs还有C端的跨膜区。MMPs激活的过程伴随着氨基端前肽区的裂解,而MMPs组织抑制因子(TIMPs)则是金属蛋白酶的主要抑制物。TIMPs有4种,分别被命名为TIMP1~TIMP4,与MMPs结合形成1∶1复合物,抑制其活性。MMPs/TIMPs的表达与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特性有关,通过不同方法检测MMPs的活性有助于肺癌的预后判断,抑制MMPs的活性则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及侵袭能力。MMPs抑制剂的出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食管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治疗后怀疑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而行PET—CT扫描的食管癌3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细胞学、病理或随访结果分析PET—CT的检测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最终确定复发转移灶46处,PET—CT对全部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76.9%(20/26)和87.5%(63/72),在术后吻合口和肺门淋巴结的检测中各出现2例假阳性,使总体特异性降低,特别是局部复发仅50%(3/6)。复发转移(31例)及随访期内死亡的病例(26例)SUV高于对照组(t=2.40、3.04,P=0.022、0.004)。结论 尽管对局部复发的诊断特异性较低,但^18FDG PET—CT仍不失为探测食管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有效工具,SUV可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肺癌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有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总的说来,肺癌的预后很差.目前,肺癌被确诊时80%以上已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14%[1,2],只有早期患者可得到手术治疗,达治愈.因此,探讨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对于有效控制肺癌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随着影像学、内镜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5.
食管癌癌变的发生发展机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发生在基因组DNA水平上,也可能在mRNA或蛋白质水平上。近年来对食管癌发生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该过程呈多阶段演变,并伴有多基因的交互及叠加作用,特别是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并进而发生癌变的重要基础。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细胞分化、损伤修复及凋亡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食管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阐明其癌变机制,确立癌变过程的重要分子靶点,从而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6.
恶性肿瘤合成分泌大量胞外蛋白水解酶 ,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 ,是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基础。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系统作为主要的蛋白水解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就uPA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7.
食管胃胸内机械吻合4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胃胸内机械吻合415例报告王春堂张逢兴我们1986年6月~1996年6月使用上海GF-Ⅰ型吻合器对食管癌、贲门癌等病变切除后行食管胃胸内机械吻合41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在415例患者中,男344例,女71例。年龄33~76...  相似文献   
68.
后纵隔胃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8岁,因右侧胸疼3月入院。伴有活动及进食后憋气,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2岁后休质一直较差,长期厌食,进食后常感胸闷不适。体检:患儿营养较差,发育滞后,体重17kg,身高107cm,发育水平相当于5岁儿童。心律不齐,右后胸呼吸音低于左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幼年T波。胸片示:两侧后上纵隔肿块影,向肺野突出,以右侧突出明显(图1)。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和E-cd表达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Tβ1和上皮钙粘附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18.5%(10/54),E-cd为25.9%(14/54);8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NTβ1正常表达率为5/8,E-cd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rs=-0、313,P=0.021)和E-cd(rs=-0.342,P=0.011)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cd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289,P=0.034。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NTβ1和E-cd蛋白表达降低,影响肿瘤细胞分化、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F-2-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PET-CT)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复阅并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同期行PET-CT和CT检查的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31例的PET-CT和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共检查出43处病变部位。PET-CT用于本组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97.7%,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7%;CT分别为77.3%,61.7%和78.6%,PET-CT敏感性高于CT(X^2=4.161,P=0.041)。结论 PET-CT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