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84例四肢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有关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84例四肢血管损伤中,伤后6-8小时内重建损伤血管38例,8-12小时内重建34例,>12小时重建12例。骨折采用内固定方式40例,行血管修补缝合20例,端-端吻合36例,静脉移植28例。结果 I期截肢9例,Ⅱ期截肢4例,6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四肢血管急性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神经损伤程度、骨折严重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和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等因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2.
下颈椎内固定治疗进展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庆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伤》2007,20(9):652-654
本文介绍了下颈椎前路和后路使用各种器械进行内固定的最新方法,并对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可以明显提高植骨融合率,其并发症以内固定松动或失败最为常见,简要介绍了预防该并发症在操作时需注意的各种事项及方法。颈椎前路界面固定技术可以无须另外取自体髂骨或腓骨等进行植骨,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并发症。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避免融合后相邻节段的继发退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症状,最终疗效还需要大宗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结果证实。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操作方法较多,但比较简单,固定可靠。对神经根、脊髓的损伤是其最重要的并发症,熟悉颈椎解剖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是目前固定最为牢固的方法,操作比较困难,主要并发症是螺钉穿破椎弓根,术前仔细的影像学研究或使用导航技术,做到个体化置钉,可以有效提高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93.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再手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再手术的疗效。方法8例DHS内固定失败拆除原内固定,采用Simth-Nephew重建钉内固定6例、AO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内固定2例。全部病例均做了自体骨移植。2例骨质疏松严重病例在股骨颈内用骨水泥加固。结果经5~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髋内翻纠正。无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病例,所有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严重骨质疏松和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DHS内固定应慎重,DHS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重建钉或PFN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
青少年髌骨骨折比较少见,极易误诊、漏诊,如诊治不及时或不恰当均可能加重病情。2006年8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8例青少年髌骨袖套骨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椎弓根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运用前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骨折脱位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8.2岁。下颈椎损伤严重程度SLIC评分6—9分,平均7.5分。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6例,D级2例。18例患者术后均摄颈椎x线片及行CT检查,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上对螺钉进行安全性评级。定期随访,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片了解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以ASIA脊髓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个月ASIA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8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7例,2级4例。所有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恢复;2例出现吞咽不适,经雾化吸入后,3周左右症状消失。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脱出、神经血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导致的“三柱”损伤采用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效果,能恢复颈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6.
叶锋  胡勇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04-1005
目的评价前路组合式融合术治疗中老年人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实施前路组合式融合术,术后予以脱水、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患者术后1个月及最后1次随访时间的ASIA脊髓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前路组合式融合术治疗中老年人颈椎过伸性损伤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最大限度保留颈椎的运动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分阶段治疗严重的胫骨干骺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重度开放性胫骨干骺端骨折一期清创复位,超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8~34(23.5±2.1)个月。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周,3例患者延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并发症低,功能恢复迅速。对严重的胫骨干骺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赵继军  杨述华 《中国骨伤》2006,19(7):440-441
桡骨头骨折是成人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占肘关节骨折的33%,在成人所有骨折中占1.7%~5.4%。桡骨头骨折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如内侧副韧带或骨间膜破裂,当这些组织损伤后,桡骨头就成为维持肘关节轴向和外翻稳定的主要结构。对于不稳定的肘关节,切除桡骨头可发生许多远期并发症,包括桡骨向近端移位,外翻不稳定,肘关节僵硬,肘和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肘、前臂和腕关节慢性疼痛。因此,对伴有内侧副韧带和(或)骨间膜损伤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通常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9.
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35-70岁,平均50.5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8例。结果随访12-15个月,平均13.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6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88.9%。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0.
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已得到大家的公认。我院自2003年至今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3~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