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1.
复位在重度腰椎滑脱治疗中对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位在治疗成人重度腰椎滑脱中对脊柱骨盆平衡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应用后路复位技术治疗Ⅲ度及Ⅲ度以上(Meyerding分类)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44岁。通过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测量比较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轴向垂线(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三维重建CT判断骨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临床0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4例完全复位,8例复位至I度,4例复位至Ⅱ度;PI术前与术后2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末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SS、PT、LL、SVA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末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ODI评分由术前的36.6±4.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7±4.0(P<0.05).所有病例术后1年薄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椎间骨小梁连接,达到骨性融合。3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药物治疗后恢复;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手术复位在治疗成人重度腰椎滑脱中能够明显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2.
四肢主干动脉外伤缺损长度的判断与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峰  李杰  祁晓  肖鲁伟 《中国骨伤》2014,27(3):199-202
目的:研究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实际缺损长度、缺损裂隙宽度对修复重建选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至2009年治疗的32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其中男30例,女2例;成人30例,年龄18~51岁,平均36岁,儿童2例,年龄分别为4岁和5岁。受伤部位:腋动脉4例、肱动脉7例、桡动脉2例、股动脉4例、腘动脉13例和胫后动脉2例。观察分析动脉损伤后缺损裂隙的宽度以及形成原因,对所有病例采取了血管拉伸后端端吻合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动脉缺损裂隙宽度3~7 cm,平均(4.375±1.200) cm,上肢肱动脉和腋动脉11例(5.73±0.63) cm,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17例(3.80±0.73) cm,胫后动脉2例(3.25±0.35) cm,桡动脉2例(3.00±0.00) cm.上肢肱动脉和腋动脉缺损间隙宽度大于其他3个部位(P<0.01).所有患者血管端端吻合成功,血运恢复良好。因肢体感染后期截肢2例。所有患者得到随访,不伴骨折患者随访至术后2周,伴骨折患者至少随访1年,所有患者肢体血运良好。结论:血管缺损裂隙宽度不同于实际血管缺损,而是大于实际血管缺损,对血管缺损长度的错误判断将导致更多的血管移植。绝大多数的血管外伤缺损可以通过血管游离,拉伸延长后直接修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短期与长期烟草烟雾暴露小鼠肺组织和外周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在烟草诱导气道慢性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长期暴露24周组、短期暴露4周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用烟草烟雾暴露法建立小鼠气道炎症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计数和分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CD4^+T细胞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Foxp3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IL-6、TGF-B和IL-10水平。结果:短期暴露组肺组织和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5.24±0.86)%和(5.24±1.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厂(2.52±0.62)9/5和(3.54±0.87)%];而长期暴露组肺组织和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83±0.39)%和(1.88±0.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短期暴露组肺组织Foxp3mRNA表达量为2.67±0.73,显著高于对照组(1.49±0.37);而长期暴露组Foxp3mR-NA表达量为0.61±0.21,显著低于对照组(1.49±0.37)(均P〈0.01)。长期暴露组外周血IL-6和TGF-β分别为(56.47±19.41)pg/mL、(144.22±43.19)ng/mL,均显著高于短期暴露组L(6.22±2.06)pg/mL、(23.32±8.32)ng/mL]和对照组[(5.12±1.48)pg/mL、(18.14±13.0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长期暴露组外周血IL-10浓度为(4.04±2.5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6±2.02)pg/mL;而短期暴露组外周血IL一10浓度为(10.42±2.4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与长期烟草暴露可导致小鼠Treg细胞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改变,提示Treg细胞可能参与气道炎症发生的免疫调节。对烟草暴露引起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分析医院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及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3所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3月分离出的20株克雷伯菌属,经鉴定确认2株为植生克雷伯菌,1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PCR阳性产物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20株克雷伯菌属均表现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耐药率均>80.0%,植生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相对良好;20株克雷伯菌属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aac(3)-Ⅱ、aac(6″)-Ⅰ b群、ant(3″)-Ⅰ和aph(3′)-Ⅰ等4种,阳性率分别为65.0%、70.0%、75.0%及45.0%;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无阳性发现.结论 克雷伯菌属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  相似文献   
115.
1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椎体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但部分椎体骨折、尤其早期骨折影像学表现并不明显,存在漏诊可能。影像组学可通过提取影像特征而辅助椎体骨折诊疗。本文就影像组学研究椎体骨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