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3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性延髓麻痹叉称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情绪障碍等,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脑血管病,其病变部位广泛,如两侧大脑皮层,皮层下基底节内囊以及脑干等部位。临床治疗中尚缺乏统一标准和明显奏效的药物,近年应用石学敏院士提出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氯仿致小鼠心律失常及氯化钡(BaCl2)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通脉养心丸对氯仿致小鼠心脏停搏(CA)的潜伏期(min)、室颤发生率(%)及BaCl2致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的影响。结果:通脉养心丸可明显降低氯仿所致小鼠的室颤发生率,延长CA的潜伏期,显著缩短BaCl2所致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且4.0g/kg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2.0g/kg、1.0g/kg剂量组。结论:通脉养心丸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涉及心、肺、脾、肾等不同脏腑的精、气、血、津液耗损或邪气羁留,临床症状复杂,辨证分型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大多局限于临床症状的缓解,缺乏临床症状改善后的全程辨证治疗.基于以上思考,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二期进行分期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4.
张炳立 《中医杂志》2004,45(11):803-805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相似文献   
35.
姜晶 《广西中医药》2009,32(5):39-40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党参、炙黄芪等)治疗先兆流产75例。结果:痊愈65例,占86.67%,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7%。结论: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
周震 《中医杂志》2006,47(2):100-101
天津中医学院刘公望教授临床上善用仲景之经方,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选其治疗疑难杂病验案4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7.
1 病历摘要 董某某,男,56岁,2006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因低热、胸闷憋气呛咳不止1个月,2006年6月于天津市某医院查胸部CT示:两侧胸壁占位性病变.转某肿瘤医院胸膜活检示:少许瘤组织.考虑为胸膜间皮瘤,随即住院治疗.予抗炎退热、引流胸水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出院.  相似文献   
38.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疾病,俗称"尿床".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臻完善,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或因贪玩疲劳而致一过性遗尿,不属病态.  相似文献   
39.
假性延髓麻痹(Pseudobular Palsy,PBP)即中枢性延髓麻痹,为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受损所致,临床以吞咽困难、构音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针灸疗法在疗效、费用和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就近年针灸治疗PB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近年来不断完善.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临证时善于运用体质学说.通过对朱丹溪医案的分析,从特定体质发病具倾向性、诊断以体质为先、治则治法皆因体质而宜、治疗中注重保护体质、据体质判断疾病预后五个方面阐述了朱丹溪在临床诊疗时运用体质学说的特色,对帮助临证诊断,确定治疗法则,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