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螺钉的可用直径、长度及髋臼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参数。方法将59例健康者薄层骨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模型,测量前柱螺钉的直径、长度及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结果前柱螺钉男性可用直径为6.1~7.8(6.9±0.4)mm,可用长度为96.7~112.1(105.2±3.7)mm;女性可用直径为4.9~6.6(5.9±0.4)mm,可用长度为91.3~103.0(95.7±3.0)mm;男、女可用螺钉直径及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性别左、右侧可用螺钉直径及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前柱第5、10截骨平面为髋臼前柱狭窄处,第5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男性为10.3~12.8(11.3±0.7)mm,女性为6.8~9.4(8.0±0.7)mm,第10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男性为9.2~11.0(10.1±0.5)mm,女性为6.2~8.5(7.3±0.6)mm,男、女可用螺钉直径与第5、10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男、女髋臼前柱螺钉参数存在差异,实际应用中不能以狭窄处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为参照去选择前柱螺钉的直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162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中,86例行PLIF术,76例行TLIF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使用ODI、VAS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影像学Brantigan和Steffe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与PLIF组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而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ODI、VAS评分、ODI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LIF与TLIF均为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有效方法,而TLIF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使用GSS内固定系统固定及骶管减压。结果骨折均一期愈合,4例坐骨神经损伤中,3例下肢顽固性疼痛和感觉过敏者,2例疼痛消失,1例疼痛减轻,感觉均恢复;1例足下垂未恢复;1例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者,术后鞍区感觉及括约肌功能得到恢复。结论GSS内固定及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8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将患足CT扫描DICOM数据导入Mimics建模软件重建跟骨STL格式模型并输入3D打印机中,用聚乳酸材料打印等比例跟骨模型。术者详细观察对比3D模型与CT重建图像,确定骨折分型,利用模型模拟手术,确定跟骨钢板型号,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是否需要植骨。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12~18)个月。术后X线片与CT影像显示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满意,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足踝功能Maryland评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国产股骨重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提高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本组18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术中在C臂X光机监控下手术,注意服骨颈交锁钉的进针方向,骨折处给予开放复位,术中尽量减少骨膜剥离,同时使骨折尽量解剖复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 8月,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应用国产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满意,重建钉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彻底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彻底减压、经惟弓根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所有患者腰痛伴臀部或下肢疼痛消失,跛行改善,下肢感觉16例恢复,7例部分恢复;鞍区麻木伴大小便失禁的患者3例,鞍区麻木恢复2例,不恢复1例,大小便失禁术后1年3例均逐步恢复。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彻底减压是手术关键,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稳定脊柱,同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Inter TAN组(22例)和PFN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nter TAN组均多(长)于PFNA组(P 0. 05);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开始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Inter TAN组均少(短)于PFNA组(P 0. 05);而切口总长度、尖顶距、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nter TAN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FNA手术创伤更小,适用于基础情况不佳的患者。Inter TAN稳定性更好,对于能耐受手术而又有更高活动能力要求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3椎6钉固定骨折椎及上下邻椎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上下邻椎及骨折椎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先植入骨折椎的上下邻椎椎弓根螺钉,后植入骨折椎椎弓根螺钉,椎弓根螺钉锁固定在连接棒上,撑开使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17.3&#177;8.2)个月,骨折椎椎体高度恢复至85%~100%(95.9%&#177;8.2%);术后矢状面Cobb角2&#176;~8&#176;(3.2&#176;&#177;1.3&#176;)。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25例,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断裂,随访24个月时,Cobb角为2&#176;~17&#176;(7&#176;&#177;2.8&#176;)。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折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可提高复位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增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单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