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738篇
耳鼻咽喉   124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472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742篇
内科学   487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782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科学   919篇
综合类   2283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372篇
  8篇
中国医学   260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861篇
  2011年   873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102.
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缺血.抗肿瘤.抗纤维化等广泛药理作用的酚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多个病理生理环节有保护作用。现就其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三联口服短期强化降糖治疗在9%≤HbA1c≤12%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在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指尖血糖,以及治疗前后下述效应指标改变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P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P-CP)、体质量(WT),并记录发生低血糖的次数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12周治疗后,所有患者FBG、2 hPBG、HbA1c、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HbA1c下降值为(4.19±1.07)%,HbA1c<7.0%的达标率达到83.33%;HbA1c下降的程度与FBG(r=0.487,P=0.000)、2 hPBG(r=0.310,P=0.023)、HOMA-β(r=-0.398,P=0.003)相关。治疗后体质量下降 2.47±3.38 kg(P<0.001),体质量指数(BMI)下降0.90±1.18 kg/m(2 P<0.001),减重效果与患者基础体质量(r=0.678,P=0.000)、BMI (r=0.818,P=0.000)、F-CP(r=0.282,P=0.039)、HOMA-IR(r=0.297,P=0.029)相关。有8人发生低血糖症状10(14.81%),确诊为低血糖症(血糖≤3.9 mmol/L)为3人,发生次数3次,低血糖发生率5.56%;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无泌尿系及生殖系感染发生;2例因胃肠道反应不能耐受而退出实验;另2例患者因取药途径不便而退出实验;最后入组人数54例,男34例,女20例。结论 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达格列净三联口服短期强化降糖方案在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HbA1c≤12%)中可有效降糖,并有减重优势,低血糖风险小,以及有效改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适合血糖较高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观察调脂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端粒酶以及主动脉病变、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抗AS作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药干预组,每组10只。另取同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做空白对照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AS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用蒸馏水灌胃,中药干预组灌服中药"调脂方",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灌胃给药,持续12周。运用生化仪检测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斑块形成及脂质堆积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管细胞的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脂代谢指标和炎症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中药干预组均显著降低TC、LDL、HDL、hs-CRP(P<0.01),TG、IL-6(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中药干预组降低TC的作用较弱(P<0.05),而中药干预组在降低TG程度上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在降低LDL、hs-CRP、IL-6及升高HDL上无明显差异。主动脉病理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AS程度明显,中药干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S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作用优于中药干预组。模型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端粒酶活性、阿托伐他汀组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中药干预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之间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调脂方具有抗小鼠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代谢、炎症指标及调控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中国医药科学》2017,(8):37-3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47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为对照组,4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为联合组。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TC、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HDL-C均有明显升高,且联合组下降和上升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促进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对比了中美医学教育,发现后者在以下方面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1)自由的知识获取途径:①选课自由;②启发式教学;③学习时间机动,;(2)与兴趣物密切接触的机会:①实验室开放;②社会实践多;③协作的能力培养;(3)探索与冒险精神:①探索的文化氛围;②易获基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