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54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194篇
中国医学   150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4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48-154
目的:考察麻黄-桂枝药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CCK8法确定麻黄-桂枝作用的最适浓度,设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PS组)、实验组(25、50、100、200μg/mL的麻黄-桂枝+LPS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iNOS、COX-2、TNF-α、IL-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和NF-κB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麻黄-桂枝作用的最适浓度为25μg/mL~200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O、PGE_2、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iNOS、COX-2、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桂枝100μg/mL~200μg/mL组iNOS、COX-2、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LPS致炎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30 min P-p65、P-IκB-α、P-p38、P-ERK、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桂枝各组30 min P-p65、P-IκB-α、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ERK显著升高(P<0.01)、P-p38无显著差异,12 h后P-p38和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麻黄-桂枝可能通过对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介质的调控来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中p65、IκB-α以及MAPKs信号通路中p38、ERK、JNK蛋白的磷酸化来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伊贝母异甾体生物碱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吸入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连续给予药物7天;抽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药物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考察异甾体生物碱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Wnt5a、Wnt7b和β-catenin蛋白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甾体生物碱组大鼠肺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管腔狭窄均显著改善,支气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异甾体生物碱对于哮喘大鼠Wnt/β-catenin通路上的Wnt5a、Wnt7b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 异甾体生物碱对于哮喘相关的病理变化-炎症和气道重塑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该治疗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3.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造成早期发现及诊断的难度较大,确诊时多属中晚期,且由于肝细胞癌的高侵袭转移和高复发率,导致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极高。MicroRNAs(miRNAs)是长约22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肝脏内存在大量miRNAs,miRNAs不仅可以调节肝脏的生长发育,还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肝细胞癌形成的过程中,miRNAs可作为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调节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肿瘤形成、血管生成及侵袭和转移等。近十年来,随着对miRNAs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iRNAs可成为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的生物指标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49-2453
目的:分析红芪多糖3(HPS-3)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后的差异蛋白质点,探讨红芪多糖3调节免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提取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MTT法检测红芪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ELISA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中的IL-2含量,并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脾淋巴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银染显色,PDQuest软件对凝胶图谱进行差异点分析,找出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结果:HPS-3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2的分泌,实验所得2-DE凝胶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得出以下结果:HPS-3组中共有16个蛋白点发生明显改变,其中11个蛋白质点高表达,4个蛋白质点消失,1个蛋白质点低表达。结论:HPS-3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显著影响小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45.
周灵通  黄泳 《中医药导报》2012,18(5):126-127
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从扩大课堂内外学习广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教学和学习实践,并以学生自身的口吻来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为刺法灸法的学习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正>寄生胎又称胎内胎,是一种由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异常发育而形成的罕见疾病,于1800年由Meckel首次描述,表现为一具完整胎体的某部分寄生有另一具或几具不完整的胎体([1])。其临床表现各异,多发生于婴儿中,成人患病最高年龄为47岁。许多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治缺乏经验,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目前关于寄生胎的研究相对较少,英文文献报道不足100例([1])。其临床表现各异,多发生于婴儿中,成人患病最高年龄为47岁。许多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治缺乏经验,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目前关于寄生胎的研究相对较少,英文文献报道不足100例([2]),国内文献报道仅20余例([2]),国内文献报道仅20余例([3]),关于寄生胎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中的茶碱及其代谢物1,3-二甲基尿酸(1,3-DMU).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93),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43名COPD患者连续服用茶碱(100 mg,bid)两周后,测定茶碱及1,3-DMU的血药浓度.结果 茶碱、1,3-DMU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 ~ 10.00 μg∶ mL-1(r=0.9998)、0.05 ~ 2.00 μg∶ mL-(r=0.9996);日内、日间RSD均≤12.91%,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7.52% ~79.22%、71.69% ~ 74.02%;患者的平均茶碱血药浓度为3.57±1.59 μg∶ mL-1,茶碱和1,3-DMU的浓度呈强相关(r=0.672),1,3-DMU/茶碱为0.064±0.024.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COPD患者茶碱血药浓度的监测,1,3-DMU与茶碱浓度的比值可评估不同个体对茶碱清除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应用有限元法研究仰卧位屈膝屈髋按压法对骨盆应力及骶髂关节应变分布特点的影响,讨论该手法扳动整个骶髂关节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CT图像建立正常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屈膝屈髋按压法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将这两个力加载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该加载下骨盆应力和骶髂关节应变的分布情况。结果 加载模拟手法后,骨盆的主要应力位于骶髂关节前下1/3处、坐骨大切迹及臀下线和臀前线的中1/3;骶髂关节的最大应变主要位于骶髂关节的后上缘、后下缘及上缘中部1/2。结论 屈膝屈髋按压法只能扳动骶髂关节的下1/3处,而不能扳动整个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校2015级高职护理两个专科班学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察组进行基于微课的交互式教学;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比较其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实施的评价。[结果]期末考核成绩观察组77.75分±9.19分,对照组66.25分±10.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P0.01);观察组学生对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基于微课件的交互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0.
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常规体检,体检结束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体质229例(20.67%),偏颇体质879例(79.33%);偏颇体质以痰湿质为主,占283例(25.54%),其次为阴虚质和气虚质,分别为168例(15.16%)和146例(13.18%),偏颇体质分布以单一偏颇体质为多,共590例(67.12%),复合体质为289例(32.88%),复合体质以2种复合体质多见(15.70%),复合体质兼夹的体质种类越多,分布越少;痰湿质是涉及最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体质,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体质量超重、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心电图异常的比例均最高,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3种体质;痰湿质除了是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外,也是涉及最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体质。结合中医体质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与管理,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