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经皮氧分压(PtcO2)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对49例ARDS患者实施连续动态监测PtcO2,记录通气前和通气后4、8、16、24 hPtcO2值,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测PaO2、SaO2,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PtcO2的差异.结果 SaO2、HR、MAP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明显(均P>0.05),PtcO2和PaO2随时间变化显著(均P<0.05);存活组(35例)与死亡组(14例)Ptc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tcO2监测对ARDS治疗能提供连续、可靠的指导作用,PtcO2早期的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当地儿童贫血患病状况。 [方法 ]对 2 0 0 0年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保健的本辖区 0 .5~ 5岁儿童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 [结果 ]调查 1 653名儿童 ,贫血患病率为 1 1 .1 9% ,随年龄增长贫血患病率降低 ;贫血患病率男、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5~ 3岁的常住儿童低于同龄暂住儿童 ,6个月前完全母乳喂养者高于已添加辅食者。[结论 ]贫血是本辖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高发疾病 ,<1岁是贫血的高发年龄 ,应重视婴儿的喂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双矩形髓内钉和加压钢板两种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探讨有利于肱骨干骨折后的骨修复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以成人尸体湿骨制备骨折模型,随机用双矩形髓内钉和加压钢板两种方法固定后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和拉伸试验,并结合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测试数据经统计学检验,矩形髓内钉组的四点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均优于钢板组(P<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而拉伸试验中矩形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肱同干骨折的治疗中,对矩形髓内钉固定较加压钢板内固定更适合骨折愈合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且临床效果较后者优。  相似文献   
2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和非住院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在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血压控制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有关(P<0.001)。结论低血清白蛋白、贫血、血压控制不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6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 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 以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1.0%,病毒感染组为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达80.9%,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74.5%,敏感性明显优于CRP或WBC计数(P<0.01).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有效诊断指标,对鉴别儿科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 2 4 h食管 p H监测和食管测压及奥美拉唑治疗试验在食管原性胸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食管原性胸痛 6 8例行内镜、食管测压、2 4 h食管 p H监测及 7d的奥美拉唑 (2 0 mg,2次 / d)治疗试验 ,治疗后症状评分比治疗前降低超过 75 %者则为治疗试验阳性。结果 :食管原性胸痛 6 8例中 5 5例 (81% )符合胃食管反流病 (GERD) ,胡桃夹食管 2例 ,早期贲门失驰缓症 3例 ,弥漫性食管痉挛 3例 ,无效食管运动 (IEM) 5例。GERD5 2例测压分析 ,35例(6 7% )符合 IEM诊断标准。奥美拉唑治疗试验对诊断 GERD的敏感性为 93% ,特异性为 85 %。结论 :GERD是食管原性胸痛的主要原因。 2 4 h食管 p H监测和食管测压是诊断食管原性胸痛的主要检查手段 ,奥美拉唑治疗试验是临床诊断GERD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肝素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适合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的封管液。方法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30例,观察I组用25U肝素液,观察Ⅱ组用50U肝素液脉冲正压封管;封管前后分别经外周血管采血检测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凝血功能(PTA、PTR、PT、INR、APTT、FIB、TT);置管期间全程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注射穿刺处拔针后出血不止等现象,未发生堵管;封管前后PLT、PCT、PDW值和PTA、PTR、PT、INR、APTT、FIB、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封管前后PT变化曲线与观察Ⅱ组相比,接近相交点较多,曲线较少分离。结论脐静脉导管使用小剂量(25u)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亚硝酸盐(NO2-)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16例2型糖尿病和20例健康非吸烟者,用Rtube收集器收集EBC,用NO检测试剂盒及分光光度法检测EBC中的NO2-浓度,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EBC中NO2-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CO肺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O2-在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损害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腺嘌呤(Adenine)、乙胺丁醇灌喂大鼠诱导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除湿化瘀方对其血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鼠作为模型动物,以腺嘌呤、乙胺丁醇为造模剂,塑造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动态检测大鼠血尿酸、XOD等生化指标。结果:除湿化瘀方高剂量给药7、14天可明显降低腺嘌呤、乙胺丁醇诱发的大鼠血尿酸升高,第7天可明显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水平,对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别嘌醇组。结论:(1)除湿化瘀方有明显降尿酸作用。(2)降尿酸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0.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但对其治疗方法的选用尚存在的一定的争议。本文对桡骨远端骨折的闭合复位外固定、经皮穿针复位固定、外固定器治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腕关节镜指引下切开复位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合桡骨远端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