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宫内垂直传播感染胎儿是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正确评价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宫内垂直传播,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病毒学和血清学证据对诊断病毒宫内垂直传播都有价值。单纯将血清学结果用于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宫内传播时,应至少对新生儿随访3~6个月,动态观察IgM和IgG滴度变化,同时随访其母亲,与母亲特异性抗体的滴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2.
坐式分娩对母儿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坐式分娩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240例,按随机表达分成坐式分娩组120例和仰卧位组120例,前者又根据产床高度不同分为A,B,C组,观察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失血量,催产素应用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坐式分娩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低于抑卧位组,且B组,C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坐式分娩组中B,C组的催产素应用孕妇人数明显少于仰卧位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坐式分娩可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且有利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胎儿有利。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散发型DMD/BMD家系中患者的致病突变,为部分家系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明确该类家庭中女性成员是否致病突变携带者,分析该类家系新发突变的比例.方法 共收集30个散发DMD/BMD家系,应用传统mPCR方法 分析DMD基因缺失热区中的18个外显子;应用MLPA方法,对家系中的30例患者及23个家系中的28位女性成员,进行DMD基因全部79个外显子的定量分析,并为其中19个家系进行20例产前诊断.结果 mPCR检测到19例缺失突变;MLPA检测到21例缺失突变和3例重复突变,并明确缺失突变范围.在检测到突变的家系中,10例母亲为缺失突变携带者,2例为重复突变携带者,9例母亲不是携带者,新发突变比例为37.5%.7例患者的姐妹中5例为携带者(3例缺失,2例莺复),2例不是携带者.经产前诊断,12例男性胎儿中5例为患者,8例女性胎儿中2例为携带者.结论 MLPA方法 可全面检测DMD基因缺失及重复突变、明确女性携带者,为产前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值(ΔBW)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752对(150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胎新生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双胎新生儿之一或双胎新生儿均发生并发症),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78)和对照组(n=574);再根据研究组双胎新生儿是否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分为NICU亚组(n=153)和非NICU亚组(n=25)。影响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并绘制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总体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0-264)。结果①752对双胎中,178对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7%(178/752)。②研究组双胎的剖宫产术分娩率、辅助生殖率、出生胎龄与体重及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双胎之一出生体重相似文献   
105.
作者以参加南京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诊疗规范与质量控制系列培训的培训人员为调查对象,从参加培训人员对课程需求、课程评价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引入“互联网+PBL”模式开展课程培训,合理安排课程计划,以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机构的业务与能力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06.
张伟  孙莉  王微微  侯伟伟  刘静    商安全   《现代预防医学》2020,(14):2644-2647
目的 分析女性需氧菌性阴道炎病原菌特征,为需氧菌性阴道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 - 2019年医院收治的339例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339例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中,25~29岁区间患者122例(35.99%),为AV高发年龄段;其次为30~34岁区间患者97例(28.61%)。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92%)、金黄色葡萄球菌(22.25%)、B群链球菌(14.65%)和粪肠球菌(9.86%)。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于30%。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在30%左右。结论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G-杆菌较少,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是经验性治疗和预防的推荐药物,同时应开展育龄妇女阴道感染筛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中孕期胎儿镜下双极电凝脐带血管阻断术及激光凝固胎盘血管术的手术护理,为胎儿镜下手术孕妇提供优质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2月46例中孕期单绒毛膜双胎胎儿镜手术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认真执行无菌技术、应用曲线型仰卧位护理、综合保温护理、严密观测手术中羊膜腔灌注量及速度、掌握胎儿镜及其配件安装和操作等护理措施,默契配合手术医生和B超医生完成手术。结果46例孕妇中,44例手术顺利,其中28例行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fetal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16例行胎儿镜下双极电凝脐血管阻断术(bipolar cord coagulation,BCC)。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6.07±23.77)min。2例因术中穿刺时针刺胎盘边缘,呈血性羊水停止胎儿镜手术,改为射频消融减胎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46例孕妇中有7例尚在正常妊娠中,38例已结束妊娠,其中29例孕妇成功分娩,平均妊娠孕周(36.55±0.21)周,存活率74.36%;6例孕妇于胎儿镜术后出现迟发型胎膜早破致流产、早产。1例FLOC后残留的血管吻合(术后1周供血儿胎死宫内,受血儿孕32周胎膜早破,臀位,剖宫产娩出活产儿),1例胎死宫内,1例术后感染终止妊娠,1例RFA后失访(妊娠结局不明)。结论胎儿镜下手术可改变单绒毛膜双胎并发症的妊娠结局,改善新生儿预后。术中认真执行无菌技术、应用曲线型仰卧位护理、综合保温护理、术中羊膜腔灌注护理、专科器械管理及使用等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是中药苦参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发现其除具有清热燥湿、降压降脂及抗菌消炎等功效外,尚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1],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Oxy对Ishikaw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Oxy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分娩后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是一类产褥期精神综合症。本文旨在通过对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分析,导出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潜在护理问题,进一步对产妇心理护理做出有效措施,实现预防和干预抑郁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细胞骨架蛋白PDZ和LIM结构域蛋白3(PDLIM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异位内膜病灶、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多个独立数据集对PDLIM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8例EMT患者和27例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通过EMT患者获取异位病灶组和在位内膜组样本,通过其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获取正常内膜对照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法、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织样本中的PDLIM3表达水平,并结合相关临床参数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相比患者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内膜组织,PDLIM3 mRNA(F=46.05,P<0.05)及蛋白(F=238.60,P<0.05)在异位子宫内膜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获得的异位子宫内膜病灶中PDLIM3平均光密度值与EMT患者的痛经评分(r=0.86,P<0.05)及血CA125水平(r=0.41,P<0.05)呈正相关,但与EMT患者的疾病分期、经量多少和CA199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DLIM3在异位内膜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EMT患者的痛经程度和CA125水平相关,提示PDLIM3在EMT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治疗EMT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