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恶性淋巴瘤是6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外报道老年男性的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19/10万增长到99/10万,增长速度之快为各年龄阶层之最。老年恶性淋巴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一般状态差、基础疾病多、骨髓再生功能低下、肝肾功能异常及治疗引起的心肺并发症等,一直被视为难治性肿瘤,对化、放疗耐受性差,  相似文献   
92.
笔者下面介绍的病例是由于骨髓穿刺部位呈现增生低下而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达6个月之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相似文献   
93.
患者女,52岁.因乏力、低热1个月余,于2007年4月9日入院.入院体检:两侧颈部均町触及1 cm×1 cm肿大淋巴结各1枚,脾肋下2 cm.血象Hb 71 g/L,WBC1.2×109/L,中性0.42,淋巴0.50,单核0.08,PLT 38×109/Lo生化:乳酸脱氢酶(LDH)312 U/L,总蛋白59.3 g/L,白蛋白33.4 g/L,碱性磷酸酶240 U/L,铁蛋白1396μg/L,β2-微球蛋白(β2-MG)2440 μg/L.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意义未明单克隆γ球蛋白病(MGUS)患者13号染色体及p53基因缺失情况。方法磁珠分选系统(MACS)技术分选浆细胞后,采用D13S319和17p13 DNA特异性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3例MGUS患者的浆细胞进行13号染色体及p53基因缺失的检测。结果23例MGUS中4例(17.4%)有del(13q14),其阳性细胞率在19%-80%之间;未见p53基因缺失。结论FISH结合MACS是检测MGUS遗传学异常的有效方法,del(13q14)可能是疾病过程中的继发事件,其预后意义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
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头昏、乏力、双下肢瘀点于2004年11月就诊。血常规:WBC2.4×109L-1,Hb67g/L,BPC13×109L-1,骨髓检查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阴性,免疫分型淋系表达。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标准剂量DCOLP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予CTX、6-MP、Ara-c、VCR、L-ASP强化治疗两疗程及EA方案化疗1个疗程,予标准剂量EBV预处理方案化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血常规:WBC80.6×109L-1,Hb109g/L,BPC14×109L-1,原始淋巴细胞90%,血乳酸脱氢酶(LDH)3794IU/L,骨髓检查原始淋巴…  相似文献   
96.
MIC分型评价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淋系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湘涛  李建勇  夏学鸣  薛永权 《肿瘤》2006,26(10):944-946,963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淋系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75例成人AML进行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染色体细胞遗传学(MIC)分型实验研究并对其中的64例M2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研究。结果:①AML淋系抗原阳性率31.3%,其中t(8;21)者为48.3%,无t(8;21)者为26,5%(P〈0.001)。②CD19^+在t(8;21)中占38.3%,无t(8;21)中占1.9%(P〈0.001);而其他淋系抗原两组比较均为P〉0.05.③治疗结果(CR率):t(8;21)和无t(8;21)M2分别为66.7%和41.9%,CD19^+和CD19^+ M2分别为76.5%和46.8%,CD19^+/t(8;21)和CD1^+9/无t(8;21)分别为80.0%和41.4%,以上均为P〈0.05。而CD19^+/t(8;21)和CD19^+/无t(8;21)分别为55.6%和50.0%(P〉0.05)。结论:成人AML中淋系抗原表达与核型密切相关,t(8;21)AML高表达CD19。t(8;21)和CD19都是M2预后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7.
背景与目的:2001年WHO分型特别提出4种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中inv(16)(p13:q22)与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4)密切相关,是预后好的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M4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直接法及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技术对89例M4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并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其中伴有+22异常的患者进行inv(16)检测。结果.89例M4患者中,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4%(36/89),共12种主要异常核型,其中5种为特异性染色体异常,见于25例患者,占核型异常患者的69.4%。单纯+8(10例)为最常见的数目异常;结构异常最多见的是inv(16)(5例);t(8;21)者3例;伴t(9;22)者有1例;其中5例inv(16)及3例+22均只见于M4Eo患者。3例+22患者FISH检测inv(16)均阳性。结论:细胞遗传学研究对于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细胞遗传学对inv(16)检测阳性低,对怀疑病例及所有+22异常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FISH检测。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方法,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予以康力龙4~6mg/d,分3次口服;治疗组26例予以环孢菌素A(商品名田可,华北制药厂产品)每天3~5mg/kg,分3次口服,生血宁(为中药蚕砂提取物,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次2粒,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在3个月以上,最长20个月。治疗后3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象的变化和骨髓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红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
HL-60/VCR多药耐药细胞株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u XH  Li JY  Xia XM  Zhu MQ  Geng MJ  Chen L  Zhang JQ 《癌症》2002,21(12):1310-1313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多药耐药细胞株为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为探讨药物诱导产生多药耐药机制,我们对HL-60/VCR细胞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一组抗体,对药物敏感细胞株HL-60和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细胞的耐药相关蛋白P-gp、MRP、LRP、BCRP、GST-π,以及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bcl-x、bad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在HL-60/VCR细胞株中,耐药相关蛋白P-gp、MRP、BCRP、GST-π分别是其在HL-60细胞株中的18.62、1.19、1.50、1.32倍,而LRP无变化。凋亡抑制蛋白bcl-2、bcl-x分别是其在HL-60细胞株中的2.48、1.25倍,凋亡调节蛋白bad是HL-60细胞株中的1.08倍;而凋亡诱导蛋白bax反而降低,是HL-60细胞株中的0.88倍。结论:多种机制参与HL-60/VCR的多药耐药,涉及耐药蛋白P-gp、MRP、BCRP和GST-π的表达增强,而且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bcl-x、bad均可能参与其耐药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
白血病相关性副瘤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临床上 ,一些白血病患者可表现为与白血病细胞在髓外组织中浸润无关的综合征 ,因为这些综合征的发生并非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结果 ,故称之为副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syndromes)。由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常致误诊。为此 ,现对临床上几种主要的白血病相关性副瘤综合征及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作一介绍。1 Sweet′s综合征Sweet′s综合征分为特发性和恶性病相关性两种类型。文献报告在Sweet′s综合征患者中约有2 0 %与恶性病有关 ,其中造血系统疾病占 85 % ,而实体瘤占 1 5 %。前者以急性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