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19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475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23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8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肿瘤的基因表达不但决定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而且对肿瘤的化疗药物敏感性也有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奠定了基础[1].RB蛋白通过影响肿瘤的细胞周期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产生影响.本实验以人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去磷酸化RB蛋白与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诸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MSCT图像的质量。方法固定扫描条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密度材料的质量控制体模进行扫描。在质量控制体模的左、中、右各选取1个431.43mm2的感兴趣区(ROI),改变其中某个扫描条件(如层厚、电压、曝光量、螺距),对质量控制模各扫描10次,计算CT值(X±SD),并比较各条件下两种质量控制体模的CT值。结果在固定扫描条件下,随曝光量、层厚的增加,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变化不明显,而SD明显减小;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和SD明显减小;随着螺距的增大,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无明显变化,而SD增加较为明显。结论CT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密切相关,并且各扫捕参数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1(BMP-1)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盆底器官脱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绝经前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8例患者为对照组。于术中取患者阴道前壁组织,采用RT-PCR检测BMP-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BMP-1两个主要表型(BMP-1-1、BMP-1-3)蛋白表达。结果: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BMP-1mRNA以及BMP-1-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及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BMP-1-1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器官脱垂患者BMP-1表达降低,从而使成熟胶原释放减少,胶原蛋白含量降低,这可能是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尚存在争议,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各有自己的优势,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解决这~问题。现阶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中所见确定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更为合适。根据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橄榄苦苷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破骨细胞的制备,采用sRANKL与M-CSF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细胞获得破骨细胞。设置实验组:4组分别加入400μg/mL、200μg/mL、100μg/mL、50μg/mL橄榄苦苷,另设空白对照组。运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液试剂盒进行破骨细胞TRAP染色鉴定,并采用Cell Counting Kit法(CCK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橄榄苦苷及不同作用时间抑制破骨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μg/mL、200μg/mL、10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当药物作用时间为24 h及72 h时,40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当药物作用时间为48 h时,20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μg/mL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苦苷可能通过破坏破骨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6.
67.
背景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糖蛋白,作用于激肽原,使之裂解生成激肽,激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与前列腺素I2(PGl2),引起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发挥降压、保护肾脏、心脏等生理学作用.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功能的影响,探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高血压及肾脏保护方面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周龄SPF级雄性SHR 12只随机分成高血压对照组(B组)与高血压治疗组[C组,给予胰激肽原酶800 U/(kg·d)灌胃治疗12周],每组各6只.另有年龄匹配的雄性WKY大鼠6只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A组).治疗前、后,观察3组大鼠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O、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结果 胰激肽原酶治疗后C组血压较B组明显下降(P<0.01);MAU、β2-MG、NAG定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NO、6-K-PGF1a水平升高(P<0.05);肾皮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个别小球硬化;胰激肽原酶治疗后肾小动脉结构正常,未见小球硬化.结论 胰激肽原酶能显著减少尿微量蛋白、逆转肾小动脉硬化改变,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压下降,血清NO、6-K-PGF1a水平及肾脏组织激肽释放酶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完善薄荷水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薄荷水中的薄荷素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水中薄荷脑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法鉴别专属性强;气相色谱法中,薄荷脑线性范围为5.0~80.0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3.16%,RSD为1.81%。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薄荷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接缝合处理。实验组在L5左侧开窗后将开窗咬下的碎骨粒剪碎,然后将碎骨粒镶嵌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塑成拱桥形,放置于硬膜外开窗处,缝合切口,术后观察椎板开窗位置CT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CT检查示术后8周实验组开窗处微小骨粒形成菲薄的骨板,12周后形成的骨板较厚,骨梁连续,椎管形态及容积无明显变化,未见脊髓受压。对照组开窗处在8、12周局部有少量骨质增生,周围黏连组织侵入椎管,椎管未重建。结论 兔椎板开窗处再植自体微小骨粒的骨重建,形成的骨板可遮挡疤痕侵入椎管,减少椎管内黏连。  相似文献   
70.
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反复囊袋破溃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74岁男性,因“病窦综合征”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DDDR)”。术后间隔1年余两次发生起搏器囊袋破溃,血性液体渗出,无红肿热痛,渗出物培养阴性。均行“起搏器重置术”。考虑反复囊袋破溃由组织相容性不良引起可能性大,第二次重置术中以外科心脏补片将起搏器包裹放入囊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渗液,随访至今囊袋情况良好,B超未见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