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观察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所构建的短发卡RNA(sh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表达CTGF的影响.方法 针对CTGF mRNA上的序列,体外合成表达shRNA的DNA质粒载体pGenesil-3-shRNA并行测序鉴定;从新生SD大鼠骨骼肌中分离培养MDSCs并鉴定.实验分成对照组(MDSCs+TGF-β1培养),实验组(MDSCs+ TGF-β1+pGenesil-3-shRNA培养).观察shRNA质粒转染结果.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TGF mRNA和CTGF蛋白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了靶向CTG,F基因的质粒载体pCenesil-3-shCTGF;大鼠MDSCs 48 h、72h和96h时实验组的CTGF 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CTGF构建的pGenesil-3-shCTGF能够转染MDSCs,并在48h、72h和96h时能明显降低TGF-β1刺激MDSCs所产生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重洋  洪光祥  刘敬军  王发斌 《重庆医学》2004,33(12):1831-183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与VEGFR-2在大鼠脊髓组织的表达与分布. 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腰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VEGF受体蛋白及mRNA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VEGF的两种受体蛋白在大鼠正常脊髓组织的微血管均有表达,并且VEGFR-2更主要的表达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周边白质中的神经纤维,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EGFR-1(P<0.05). 结论VEGF通过VEGFR-1、VEGFR-2两种受体共同作用促进脊髓微血管的形成,维持神经内环境的稳定;通过VEGFR-2发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应用VEGF治疗脊髓损伤奠定了实验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对24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做好基础生活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通过对臂丛神经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4.
张景辉  李进 《河北医药》2004,26(12):932-933
目的克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Ad-GDNF。并观察GDNF基因在3周龄大鼠卵巢的表达。方法从3周龄大鼠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用PT-PCR方法扩增出两个分别约668bp、590bp的片段,并将其中约668bp的片段克隆到载体pAdTrack-CMV中,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证实成功克隆到大鼠GDNF基因。出生后发育期成年大鼠卵巢组织表达两种GDNF mRNA,其中长的mRNA片段强于短的片段。结论出生后发育期成年大鼠卵巢组织GDNF基因表达两种mRNA,可能主要以长片段GDNF mRNA发挥其生理作用;克隆到正确的大鼠GDNF基因。并构建出重组质粒pAd-GDNF,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5.
<正>因疾病或伤口复杂感染等因素,截肢患者可能会面临多次手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身心、生活质量及社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还可能存在创伤后成长(PTG)等积极的影响[1]。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PTG在改善患者心理结局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截肢作为一种创伤事件,是个体重新评价其世界观的催化剂,给个体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形式的积极作用,即个体实现PTG[2]。  相似文献   
56.
48例嵌趾甲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趾嵌趾甲的病因,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科收治的趾嵌甲患者48例51趾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咬除末节趾骨末端爪粗隆部分,梭形切除趾端及趾甲两旁软组织。随访观察趾端及趾甲的外形、了解嵌甲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6个月,47例50趾嵌甲治愈,1例1趾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趾末节趾骨爪粗隆突上翘是形成趾嵌甲的原因之一,咬除趾骨末端爪粗隆并梭形切除趾端及甲根两旁软组织是治疗嵌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总结利用Herbert螺钉及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18例腕舟骨骨折。术前斜矢状位CT确诊骨折及分型;术中结节部小切口入路,采用克氏针闭合间接撬拨复位技术、导向针一次性穿人技术、Herbert螺钉加压髓内固定技术;术后避免骨折不利活动,循序渐进功能锻炼。结果18例随访4~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7~10周,平均9周;CT示1例螺钉穿透皮质骨;1例轻度畸形愈合;1例术中骨折复位困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8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总体疗效评分,优13例,良3例,满意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应用Herbert螺钉及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肌源性干细胞(muscle derived stem cells,MDSC)受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TCF-β1)刺激产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过程中,Erk信号转导通路和p38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差速贴壁法,从新生大鼠骨骼肌中分离提取肌源性干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后传代培养.实验设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共8组:空白组,添加液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基础培养基中加TGF-β1;PD98059实验组,分别用20、40、80μM的PD98059预处理;SB203580实验组,分别用0.2、0.5、1.0μM的SB203580预处理.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CTGF mRNA和蛋白质的水平.方果 空白组、对照组和PD98059实验组间CTGF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B203580实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论 TGF-β1诱导NDSC产生CTCF的过程中,存在着Erk信号转导途径,不存在p38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8例,按Krimmer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ASH问卷调查表)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方果 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5个月,包括手术前后腕掌关节疼痛程度、腕掌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X线片检查.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值术前为(5.6±2.2),术后为(1.6±1.0);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术前为(32.0±10.0)°,术后为(58.0±13.0)°;拇指屈伸活动度术前为(20.0±11.0)°,术后为(43.0±13.0)°;握力术前为(16.5±3.9)ks,术后为(25.0±8.3)ks;捏力术前为(2.0±0.9)ks,术后为(3.2±1.3)ks.Krimmer评分值术前为(48.0±19.0)分,术后为(85.0±23.0)分;其中优5例,良2例,中1例.DASH值术前为(52.0±20.0)分,术后为(21.0±14.0)分,DASH调查表结果显示术后手部灵巧,动作恢复良好,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有部分功能受限.方论 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腱悬吊可减轻疼痛、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仍有部分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