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夯 《中国骨伤》1998,11(4):39-39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6例中男144例,女122例;年龄29~72岁,以40岁~55岁最多;职业:教师96例,司机84例,工人47例,农民32例,其它7例。治疗方法1.给予5%葡萄糖500ml内加川芎嗪16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输5~7日。地塞米松10mg,小壶滴入,每日1次,连续输3~5天。2颈椎牵引:采用坐位,颈椎带牵引。使颈椎保持在轻度前屈体位,李弓叵量一般为4~6kg,视病情可逐渐加大到10kg。每日牵引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5天。3.手法推拿治疗:(1…  相似文献   
32.
目的:强调β受体阻滞剂在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中青年人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降压作用。方法:比较40例中青年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加用两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尤以舒张压控制不理想,加用美托洛尔1.2.5mg~25mg;日2次,或比索洛尔2.5mg-5mg;日1次,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加用β受体阻滞剂2周后40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尤其舒张压下降显著。结论: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好,尤其适用于中青年患者以舒张压升高显著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强调β受体阻滞剂在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中青年人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降压作用.方法比较40例中青年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加用两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尤以舒张压控制不理想,加用美托洛尔12.5mg~25mg,日2次,或比索洛尔2.5mg~5mg日1次,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加用β受体阻滞剂2周后40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尤其舒张压下降显著.结论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好,尤其适用于中青年患者以舒张压升高显著者.  相似文献   
34.
陈力夯 《中国骨伤》1994,7(6):47-4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肩周炎89例北京北新桥医院(100007)陈力夯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肩周炎89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9例中女58例,男31例:35岁以下21例,35~50岁49例,51~65岁19例;单侧...  相似文献   
35.
颈性眩晕的中医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原 《北京中医》2003,22(1):28-29
1 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参照 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性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 )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症状。 (5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 )除外椎动脉Ⅰ段 (进入颈 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 )和椎动脉Ⅲ段 (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 )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DSA)。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手法针对颈性眩晕之经络不通的共同病机 ,采取下列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36.
润肺止咳汤治疗干咳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跃 《北京中医》2000,19(2):24-24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干咳又为咳嗽病中较为顽固的一种.近年来笔者经过反复研究,通过临床随机选取85例,分两组进行疗效观察,以自拟润肺止咳汤治疗干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探究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陈燮梅,张长恩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载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①。原文虽只一条,但内涵丰富,蕴义深刻,它既为内伤杂病而设,又为外感病而立。该方证迄今在临床上,仍然具有理论指...  相似文献   
38.
小建中汤证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齿轮连杆式长冲程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这种抽油机的运动规律、机构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动力性能及节能效果等。结果表明,这种抽油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动力性越及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与游梁式抽油机相比,在相同工况下曲柄轴最大扭矩低34.19%,且扭矩波动小。  相似文献   
39.
40.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医学综述》2007,13(23):1882-1883
<正>1中医理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三多","一消"为特征的病证。消渴之名,首见《灵枢·五变》篇:"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古人据本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之不同,有"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