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小儿感染性休克行正规扩容法与非正规扩容法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非正规扩容法治疗,对照组予正规扩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液中各相关指标水平及患儿健康状况与器官衰竭情况;观察患儿治疗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Na+浓度(125.43±10.67)mmol/L、Cl-浓度(98.31±10.02)m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OFA及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休克行非正规扩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离子指标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原体(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MP-Igm均为阳性,且EB病毒检测衣壳抗原,早期抗原均为阴性,并除外CMV感染可能,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单的1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发热13例、淋巴结肿大13例、咽峡炎1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8例,鼻塞4例、肺部有改变4例。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5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TNF-α细胞因子,并与50例同龄健康儿童组比较.结果:急性期KD患儿IFN-γ、TNF-α、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8值显著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8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CD4、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KD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对2000年与2010年包头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儿童哮喘患病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两次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均为包头市0~14岁儿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相同。2000年调查应用sas/pc统计软件,由中国预防科学院统计室对资料进行双录人。本次调查使用EpiInfo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及比对。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0年调查总样本量为10915例,诊断哮喘患儿96例,患病率为0.88%(95%a0.72%~1.04%);2010年调查总样本量为11323例,诊断哮喘患儿127例,患病率为1.12%(95%C10.93%~1.31%);②两次调查中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儿童哮喘首次发病年龄近60%在3岁以前,85%在7岁以前;④既往诊断正确率2010年为65.35%(83/127),与2000年的51.04%(49/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与本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68.6%(9605/139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⑤治疗方面2010年与2000年比较抗生素、中药及全身激素使用率明显下降,吸人激素使用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d0.05),2010年患者峰流速仪使用率5.3%,较全国的J4.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头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诊断及治疗水平较前有较大提高,但在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脑损伤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特点,为早产儿临床脑损伤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方法 采用脑电图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QP-160AK)对62例胎龄28~36周脑损伤早产儿(脑损伤组)和51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对照组)分别于生后48 h内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不低于2h.对比分析脑损伤早产儿组与对照组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周期性)、窄带下界振幅特点.结果 aEEG背景连续性、周期性和窄带下界电压脑损伤组均较对照组早产儿低(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aEEG周期性与脑损伤的发生相关(OR值为0.217,P<0.05);aEEG连续性、周期性和窄带下界电压与脑损伤诊断的相关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769、0.602,表明aEEG周期性预测脑损伤准确性更高;aEEG连续性、周期性及窄带下界电压及总评分与胎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488、0.536、0.588(P均<0.05).结论 28~36周早产儿出生早期aEEG的周期性与脑损伤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早产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TIgE的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其中喘息组27例,非喘息组37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4。荧光酶标法测定血清中TIgE的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1)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非喘息组与对照组三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血清IL-4、IFN-γ、IFN-γ/IL-4及T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常规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80,P=0.000)。(4)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TIgE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31,P=0.0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与肺功能FEV1/%、PEF%及V50%、V25%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0、-0.377、-0.296、-0.407,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h1/Th2值下降,Th2细胞占优势,患儿存在免疫失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IgA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36例HSP患儿,其中26例无肾损害(HSP组),10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血清IgA-AECA及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SP组相比,HSPN组IgA-AECA及ICAM-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AECA与ICAM-1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结论 IgA-AECA可能作为HSP患儿ICAM-1高表达的始动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并发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急性白血病患儿82例,分析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情况,并对其发生口腔溃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7.1%(14/82);年龄(OR=6.068,95%CI:2.057~17.903)、化疗时间(OR=3.728,95%CI:1.234~11.263)、抗生素使用时间(OR=2.646,95%CI:1.106~6.330)、住院时间(OR=4.339,95%CI:1.775~10.607)、体重(OR=2.593,95%CI:1.456~4.618)是口腔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过程中口腔溃疡的发生与患儿的年龄、化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重有关,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引起重视,做好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1例ACADVL基因突变导致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类型,总结导致VLCADD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8月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经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基因(患儿及父母)二代高通量测序分析加PCR测序验证,并以“ACADVL”为检索词,查阅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2月)、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及HGMD数据库相关文献,对所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依据患儿主诉、查体及相关检查化验,提示患儿患有VLCADD,给予13服左卡尼汀及中链脂肪酸饮食1周后复查代谢筛查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后患儿肝脏明显回缩,为右肋下3cm,剑突下1cm可触及。基因检测发现ACADVL(NM_000018.3)Exon7:c.608C〉T;p.(Pr0203Leu)(杂合)和ACADVL(NM_000018.3)Exonl8:c.1748C〉T;P.(Ser583Leu)(杂合),为复合杂合突变,致病基因分别来自父母双方。文献检索提示迄今有73种突变类型与VLCADD有关,结合本例患儿的突变类型共有75种突变类型。结论本例VLCADD临床表现特殊,兼有心律失常、肝大和低血糖表现,经过系统治疗可部分控制疾病的发展。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上述2种突变可能为VLCADD的新发突变。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相关性,为ISS患儿的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确诊的3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ISS组,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值和检测血清IGF-1、维生素D水平,并将其结果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SS组患儿的身高(108.32±8.74)cm、BMI(13.24±2.45)kg/m2、25-(OH)D(22.41±8.24)ng/mL、IGF-1(204.11±36.53)n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身高(131.45±9.47)cm、BMI(19.10±1.62)、25-(OH)D(36.48±11.33)ng/mL、IGF-1(292.78±69.14)ng/mL,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SS组患儿的身高与25-(OH)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