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miR-29b 是最近生物医学界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在人类癌症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29b 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及药物耐受相关,有望成为癌症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重点就miR-29b 在人类癌症中的表达、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miR-29b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42.
背景: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有多系分化的潜能,其归巢或植入心脏后能够修复心肌组织,但其移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在与人心肌细胞共培养情况下,能否抑制人心肌细胞凋亡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人心肌细胞共培养条件下对人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以及移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分娩孕妇脐血,经5-氮杂胞苷处理24 h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分别取体外培养3~5代细胞以及诱导后细胞,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及肿瘤相关基因RNA水平的表达、染色体核型G带分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裸鼠体内成瘤情况、共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体外诱导能分化成心肌细胞,诱导前后其端粒酶活性及p53,cyclin A,cdk2,β-actin,c-fos,h-TERT,c-myc等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基本相似:均未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无明显变化,CD34呈阴性,CD44及CD90(Thy-1)呈阳性.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裸鼠体内未见肿瘤生长.与单纯心肌细胞比较,共培养情况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P<0.05).结果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细胞移植治疗安全有效,与心肌细胞共培养时具有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3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甘肃武威地区人群胃癌高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威地区118例胃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人群112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Hp感染状况,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多态性。结果 RUNX3基因rs760805位点多态性与武威地区胃癌高发有相关性,等位基因A携带者(包括TA和AA两种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764倍(OR=1.764,95%CI:1.005~3.097,P=0.041);RUNX3基因rs11249206位点多态性与武威地区胃癌高发没有相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8.6%和51.8%,二者差异显著(P=0.009),Hp感染与RUNX3基因rs760805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胃癌发病风险增加2.377倍(OR=2.377,95%CI:1.092~5.171,P=0.027)。结论 RUNX3基因rs760805位点多态性与武威地区胃癌高发相关,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4.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或植入心脏后能够修复心肌组织,但其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尚有待分析。 目的:观察共培养情况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否抑制人心肌细胞凋亡,以及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分娩孕妇脐血,经5-氮杂胞苷处理24 h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分别取体外培养3~5代细胞以及诱导后细胞,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及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染色体核型G带分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裸鼠体内成瘤情况、共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前后,其端粒酶活性及p53,cyclin A,cdk2,β-actin,C-fos,h-TERT,c-myc等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基本相似;均未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无明显变化,CD34呈阴性,CD44及CD90(Thy-1)呈阳性。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10周后裸鼠仍健康存活,体内未见肿瘤生长,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为正常的皮下组织。与单纯心肌细胞比较,共培养情况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P < 0.05),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细胞移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幽门螺杆菌口腔定植和胃肠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hen J  He X  Wu L  Che T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4):351-354
目的 分析口腔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定植与胃肠疾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法,对173名胃肠疾病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H.pylori检测,同时根据年龄、性别、胃肠疾病类型和牙周状况分组,分析不同组别H.pylori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胃肠疾病患者口腔唾液中H.pylori阳性率为40.46%.其中,男...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离培养的特性及其吞噬作用。方法取发育至13-15周的新鲜人胚胎眼球,显微解剖后采用机械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RPE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人胚胎RPE细胞吞噬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外节膜盘。结果人胚胎发育至13-15周后,RPE细胞可应用标准的培养方法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根据测定的人胚胎RPE细胞生长曲线,取2—6代细胞用于实验培养的人胚胎RPE细胞具备吞噬功能。结论改进了人胚胎RPE细胞的培养方法,证明人胚胎RPE细胞在体外具有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本研究将PCR技术应用于口腔念珠菌检测中,寻找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有效检测口腔念珠菌的方法。方法:收集口腔临床唾液样本100例,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同时应用PCR方法对10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传统念珠菌培养方法的检出率为35%;应用两对引物,PCR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8%和49%。传统的念珠菌检测方法耗时长,特别是培养法,需时48hrs;应用PCR方法对念珠菌进行检测,只需要5hrs,且阳性检出率和准确性较高。结论: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相较于念珠菌传统培养方法,是一种更加简便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作为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候选载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以破伤风类毒素(TT)与rCTB为蛋白载体的黏膜投递型疫茸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具有五聚体结构的rCTB.再将rCTB五聚体蛋白利用化学方法(ADH方法)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耦联,获得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rCTB,并将其与TT为蛋白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以滴鼻和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并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 以rCTB和TT为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通过黏膜投递途径均可在血清中产生相对较高的多糖特异性IgG抗体,在肺部盥洗液和小肠黏膜也产生了相应的特异性IgA抗体.结论 rCTB和TT均可作为黏膜投递型多糖结合疫苗的候选蛋白载体.以rCTB为载体的多糖蛋白结合物,黏膜途径可能在免疫功能方面优于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幽门螺杆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兰州地区 941例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学培养,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特性鉴定。对不同口腔卫生情况、口腔疾病、性别、城乡、年龄段患者的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地区人群唾液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42.72%。不同口腔卫生和口腔疾病情况下,患者唾液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8.45%、47.8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P=0.004,χ2=8.492);城市、农村人群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33.99%、50.93%,农村人群的阳性率高于城市人群(P=0.000,χ2=27.551)。10~59岁各年龄段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上变化不大,呈平坦趋势,60岁之后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唾液幽门螺杆菌生长量无统计学差异(P=0.086)。结论 兰州地区人群的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其口腔卫生、口腔疾病、性别、年龄及生活环境等均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初步研究木糖醇对口腔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及产酸的影响,寻求新的预防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00例戴义齿患者的唾液样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及分离纯化后,观察4种常见致病性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在不同比例木糖醇替代葡萄糖(葡萄糖∶木糖醇比例分别为4∶1、3∶2、2∶3、1∶4和0∶5)沙氏培养液中的增殖和产酸情况,了解木糖醇对不同假丝酵母菌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在含不同浓度(0%、5%、10%、15%、20%)的木糖醇培养液中培养6、12、24、48和72h后木糖醇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与产酸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与含葡萄糖和木糖醇的培养液相比,仅含木糖醇的培养液中,4种假丝酵母菌的D600值均降低,而pH值均升高(P<0.05)。与不含木糖醇的培养液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除含5%木糖醇48h的pH值和D600值、10%木糖醇48h的D600值、5%木糖醇72h的D600值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各时间点含不同浓度木糖醇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液D600值均降低,pH值均升高(P<0.05),而在缺氧条件下,各时间点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液D600值均升高,pH值均降低(P<0.05)。结论木糖醇对4种常见致病性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和产酸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木糖醇作为糖替代品和致病性假丝酵母菌抑制剂,在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