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基因的肿瘤细胞EL4/12于小鼠皮下接种后的成瘤性。对预先接种野生型肿瘤细胞EL4的小鼠,用60Co照射的肿瘤疫苗EL4/12接种于瘤周,观察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结果在EL4/12细胞中,用PCR可特异地检测到mIL-12p35和p40亚基的cDNA片段。5×105EL4/12细胞48h表达的mIL-12达(10.2±3.2)ng。EL4/1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下降。EL4/12瘤苗治疗组约50%的小鼠可长期无瘤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在短期内全部成瘤死亡。部分长期生存的小鼠产生了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能耐受野生型肿瘤细胞的二次攻击。与对照组相比较,疫苗治疗组中其余小鼠的成瘤时间延迟(P∨0.01),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1);死亡时肿瘤体积小(P∨0.05),形成的肿瘤有完整包膜,瘤周和肿瘤内部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结论转染mIL-12基因能抑制EL4肿瘤细胞的成瘤性。m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对野生型肿瘤细胞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2.
DialogVersion310人工透析机因其高智能而深受喜爱,然而其温度部分所出现的软故障也实耐人寻味。故障现象:开机后自检通过,正常透析,但过约1h出现温度报警,透析液旁路(bypass);消除警报,重新启动后恢复工作,然而过约半个小时又出现上述故障,如此反复出现分析判断:首先,出现故障后立即查看信息窗,发现TSE即水箱温度在25℃到43℃变化,TSBIC、TSD、TSD-S在26℃至42℃变化;HEATER在0%至100%变化;BICLF、ENPLF分别在100ms/cm至5ms/cm、12ms/cm至16ms/cm变化,分析原理可知加…  相似文献   
63.
对 3例 (男 2例、女 1例 )废用起搏电极导线远心端导致局部皮肤破溃并感染的患者 ,在作为应急措施的前提下 ,采用旋转法 (内置钢丝与起搏导管同时逆时针方向转旋 )直接拔除废用电极导线。 3例均获成功。但其危险性、并发症发生率有待更多病例的观察  相似文献   
64.
<正>髋关节后入路或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具有对外展肌功能损伤较轻、术中操作显露清楚、对局部创伤较轻以及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相对少等优点。尽管在文献报告中,术后发生后脱位较直接外侧和前入路都多(文献中发生脱位率在1%~9%之间),但是,由于具有上述优点,该入路在国内外行THA时,应用仍较为广泛[1-6]。术后发生后脱位的原因,可能与后入路术中完全  相似文献   
65.
临床上下颌磨牙区埋伏多生牙比较少见,而且同时发生在双侧颌骨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双侧下颌磨牙区埋伏多生牙。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一期前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均采用一期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大血管、脊髓或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结果正常。结论一期前方入路显露下颈椎结核病灶安全可靠,椎管减压效果显著,病灶清除后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颈椎间盘置换术是经前路减压后植入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一种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可保存颈椎的活动功能,避免了术后长时间应用外固定或前路钢板内固定,不再从髂骨取骨行自体骨移植,避免发生取骨区和植骨区的并发症,达到防止相邻椎间盘过度负荷与椎间盘发生继发性退变目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丝素蛋白(silkfibroin,SF)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stemcells,MSCs)复合sF表面修饰的HA或单纯材料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观察MSCs的黏附和生长情况、检测细胞活力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1。P)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MSCs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均可黏附和生长,黏附于sF修饰HA的细胞活力和ALP活性明显高于未经SF修饰组。各组细胞周期未见明显变化,未见异倍体细胞。结论sF表面修饰对H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明显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69.
Ⅰ期手术经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Ⅰ期手术经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胸椎结核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7岁;病史3个月~1年,平均6个月.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胸背痛、肋间神经痛以及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术前X线片、CT、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多发生于T4-T9节段.胸段后凸角35°~72°,平均48.2°.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2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后凸角变化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儿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4~8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最后随访后凸角12°~30°,平均19.5°,脊髓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Ⅰ期经后路清除胸椎结核病灶彻底,椎管减压可靠,矫形效果显著,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可有效重建胸段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胆道疾患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2000年10月接受治疗的76例老年重症胆道疾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70例,痊愈例,死亡3例,病死率4.29%,非手术治疗6例,好转5例,死亡1例,病死率16.6%,有显性差异。结论 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正确的麻醉方法和及时的手术处理是提高老年重症胆道疾患患存活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