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学习古代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文献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以中医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历史悠久.通过对古代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文献的学习,指出古代医家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为近代尚天裕先生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分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近代骨科手法整复以及外同定方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认为中医学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占有明显优势,古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现代临床医生深刻领悟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汶川特大地震致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量伤员,临床救治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均面临着很多困难.首批抗震救灾中医医疗救援队将中医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救治工作的始终,运用了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西医结合外固定器外固定、中医五点支撑练功及腰后垫枕的功能锻炼、中药口服并外用治疗创伤骨折、中药"大锅汤"预防疾病流行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中医药在地震所致的各种创伤疾病的抢救与治疗中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手术修补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其中内踝骨质完整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三角韧带手术治疗组(治疗组)和术后内翻位石膏固定组(对照组)各23例,均行外踝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下胫腓关节以螺钉固定8周;治疗组同时行三角韧带修补,对照组术后行内翻位石膏固定治疗;随访11~34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52例患者均获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4.6%和65.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前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中三角韧带损伤,有必要同时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更加有效的减轻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创伤24 h内的足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芒硝湿敷,24 h内配合清水冰袋冰敷,对照组仅采用清水冰袋冰敷方法作为消肿方法。观察2组肿胀值、消肿率、肿胀程度,共观察5 d。结果伤后120 h 2组肿胀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肿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120h 2组肿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硝湿敷治疗闭合性足踝部骨折早期肿胀能活血化瘀、散积消肿,24 h内配合冰袋冰敷,可减少出血及组织充血,消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为主的膝关节内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类型及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害的关系,分析膝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特点及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关节镜下治疗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48例(53膝),其中男13例(13膝),女35例(40膝);年龄16~71岁,平均56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6个月。48例于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并手术切除滑膜皱襞,处理相应病变。采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记分法评价疗效。观察症状体征与实际病损的关系,计算术前与术中诊断的符合率。关节镜下观察症状性滑膜皱襞的部位、性状、分型及软骨磨损的部位和分级,分析增生的滑膜皱襞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害的关系。对术前后Lysholm评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见的软骨缺损有股骨内髁内侧的沟槽状缺损及股骨内侧滑车的类圆形缺损。软骨退变以股骨内髁非负重区为主,占总数的54.29%;以股骨滑车内侧次之,占40.00%;以髌骨内侧关节面为主的缺损居第3位,占5.71%。术后48例53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个月~4年,平均28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1.00±7.03)分,术后平均(85.00±8.01)分(t=-26.17,P<0.001),证明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本组优(>90分)12膝,良(80~90分)37膝,可(70~79分)4膝,优良率92.45%,无复发及二次手术者。结论:通过关节镜下特征性改变可以对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做出明确诊断,股骨内髁及滑车软骨的沟槽状及类圆形磨损是2种典型的皱襞引起的软骨缺损。镜下切除滑膜皱襞疗效满意,对防止软骨进一步损害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骨折(MasonⅡ型及部分Ⅲ型)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CONMED百优BIOFIX)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32例。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6个月)。根据MaYo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病例简介 男,45岁,1小时前在家里不慎触电,被电击伤左上臂,未跌倒,当即感左上肢麻木、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传统环形外固定架构型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更适合关节内Pilon骨折的固定。通过定量分析负重载荷下应用马蹄环形外固定架固定Pilon骨折端位移以验证该外固定架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摆锯依据预先制定的截骨线制备AO-C2型Pilon骨折模型,应用马蹄环形外固定架对其固定,然后于力学加载机上进行轴向载荷力学加载。轴向载荷加载方式为从0 N开始依次加载至150、300、450 N。用动态捕捉仪记录轴向载荷加载过程中骨折块在X(左右)、Y(上下)、Z(前后)轴的移位变化。结果 腓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整体移位范围分别为0.32~0.70、-0.27~-0.23、0.23~0.32 mm,最大差值为0.09 mm。胫骨内踝侧骨折块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整体移位分别为0.02~0.14、-0.80~-0.19、-0.78~-0.1 mm。胫骨外踝侧骨折块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整体移位范围分别为-0.07~0.05、-0.36~-0.03、0.27~0.47 mm。结论 马蹄环形外固定架不仅能实现骨折端的稳定固定且能产生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微动,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特点。该外固定架构型简单,适合Pilon骨折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方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模型。采用FSI模型模拟颈椎旋转手法对颈动脉斑块和管腔的拉伸形变。记录斑块和管腔的血流最大剪切力(flow shear stress,FSS)、最大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最大斑块壁应力(plaque wall stress,PWS)、壁面拉应力(wall tensile stress,WTS)和壁面压强(wall pressure, WP)等力学参数。结果在颈动脉16%拉伸形变下,斑块最大WSS为40.54 Pa,此处斑块可能表皮损伤;最大PWS为66.16 kPa,远小于斑块破裂阈值;内部纤维帽最大WTS和最大应变分别为156.75 kPa和0.56,大于破裂应变范围,能达到断裂临界值;管腔最大WTS为1 040.30 kPa,已接近中膜破裂阈值,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结论 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位后,颈动脉拉伸可能造成斑块表皮组织破坏导致脱落,斑块内部会形成损伤、溃疡和出血以及血管损伤,影响斑块稳定性。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颈部疾病患者中应谨慎进行颈椎旋转手法治疗,手法前对斑块进行FSI评估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性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