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近年来,老年肾脏病已成为肾脏病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分支.我国肾脏病学虽起步较晚,但医务工作者已深感到,我国已存在大量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有关老年肾脏病的问题.本文对40例老年肾脏病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其探讨.  相似文献   
42.
戴希文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希文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创始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戴老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膜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7例HBV-MN和3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候等方面的异同。结果:(1)临床表现:HBV-MN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IMN组(P〈0.05);两组临床表现构成比经Fisher精确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肾脏病理:两组均以Ⅰ期、Ⅱ期膜性肾病常见,肾脏病理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检查,两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等各项病理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检查,HBV-MN组表现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而IMN组主要以IgG、C3在上皮下和基底膜高强度沉积。(3)中医证候:本虚证中,两组均以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两组本虚证候分布及各项本虚证候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实证中,HBV-MN组湿热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IMN组(P〈0.05),而IMN组中血瘀证和水气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V-MN组(P〈0.05)。HBV-MN组湿热证候积分明显大于IMN组(P〈0.05),而IMN组血瘀证候积分明显大于HBV-MN组(P〈0.01)。结论:HBV-MN多发于男性中、青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以Ⅰ期、Ⅱ期膜性肾病常见;中医证候以脾肾气虚挟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44.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内由姚尔固首次报道于1987年。HIT患者约10%-88%病人可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而有血栓形成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20%,病死率为30%左右。由于肝素抗凝为血液净化基本抗凝手段,HIT为血液净化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O’Shea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IT发生率为0%~12%,综合28篇临床报道HIT在新近开始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2%,应引起肾内科医生的重视。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45.
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以是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结果,也可以是局部组织缺氧或者是肾脏疾病相关的细胞分解过多的结果。但是,高尿酸血症本身也可以与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状态的产生及恶化相关。本文对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尿酸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戴希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和血透中心创始人,长期从事肾脏病的医疗、科研工作,在肾脏病,特别是IgA肾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其治疗IgA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笔者查阅了该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模型复制及改良方法、发病机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胰淀粉酶(P-AMY)、胰脂肪酶(P-LPS)水平升高,一般认为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对透析病人的尸检发现了不同的胰腺组织损伤。临床中我们还观察到,慢性肾衰竭患者代谢性酸中毒被纠正后,仍存在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这些患者往往存在高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血症。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胰酶变化有无规律,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笔者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9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是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发展缓慢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本病以水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中医学据其不同的临床症状有“水肿”、“虚劳”、“腰痛”、“尿血”等病名。下面笔者就针对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进行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IgA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高血压分级、慢性肾脏病(CKD)分期等主要预后指标的相互关系,为IgA肾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证型诊断的规范化和临床准确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