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93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297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对大鼠心脏毒性的预测方法,为常规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本文使用Mold 2软件(Version 2.0.0)对收集到的1 034个化学成分进行了分子描述符计算,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对描述符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推进式决策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正则化判别分析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分别计算了模型的准确率和Kappa值,筛选出最优预测模型,并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Kappa值,得出随机森林模型为最优算法模型,准确率为86.3%,Kappa值为0.725。最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的有毒中药,例如吴茱萸、北豆根、九里香等包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预测,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结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预测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从加强饮片生产过程管理、饮片产销一体化管理、中药饮片行业自律、饮片优质优价政策、行业科研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加强中药饮片行业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中药饮片行业管理、稳定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提出应加强行业管理,稳定中药饮片质量,从而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3.
苦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由25种亚型组成。苦味受体分布于口腔,介导哺乳动物的苦味觉;另外还存在于胃、肠管等口腔外消化系统,影响消化吸收及能量调控,在呼吸系统松弛呼吸道平滑肌,在心血管系统则发挥降压作用。而与现代苦味受体的最新进展惊人一致的,则是古老的中医药性味理论中的苦味中药或苦寒中药功效,如“泄”、“燥”、“坚”等特性,数千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消化、内分泌、呼吸、心血管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基于苦味受体环节,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诠释中药苦味属性或苦寒药性的科学内涵,应是一条可行途径和新的研究模式,对于丰富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客观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考察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1、甘草苷后对HepG2药物代谢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中3A4亚型的报告基因荧光活性、mRNA转录及蛋白翻译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pGLuc-CYP3A4报告基因质粒与pcDNA3.1-hPXR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乌头类生物碱、人参皂苷和甘草的单体成分对CYP3A4的激活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参皂苷Rb1、甘草苷与乌头碱对CYP3A4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报告基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乙酰乌头碱能下调CYP3A4报告基因荧光强度(P<0.05),其中乌头碱下调能力最强,人参皂苷Rb1、Rc、Re、Rg1以及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均能上调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P<0.05、0.01),其中人参皂苷Rb1和甘草苷上调能力最明显;同时乌头碱能下调CYP3A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人参皂苷Rb1和甘草苷能逆转乌头碱下调CYP3A4的能力(P<0.05、0.01)。结论 人参皂苷Rb1、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可上调CYP3A4的表达,减少乌头碱在体内蓄积时间,起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系统调节的作用,为阐明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按临床给药量设置华蟾素注射液不同浓度组给药。MTT法分别检测刀豆蛋白A(Con A)刺激和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用华蟾素注射液预孵育淋巴细胞6 h,分别加入Con A或LPS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利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implex对细胞上清液进行GM-CSF、TNF-α,IFN-γ,IL-1α,IL-2,IL-6,IL-10细胞因子检测,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华蟾素注射液7.82mg/ml、15.63 mg/ml和31.25 mg/ml浓度组与Con A协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1.96 mg/ml和62.50 mg/ml浓度组与LPS协同抑制细胞增殖。华蟾素注射液可促进TNF-α和IL-6分泌,一定程度抑制IFN-γ和GM-CSF分泌,与不同刺激剂作用可不同程度促进或抑制IL-2、IL-1α和IL-10的分泌。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可一定程度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但对体液免疫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本草基因组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士林  宋经元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3881-3889
中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和完成,对人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开启了全新篇章。在此背景下,笔者将组学技术引入中药学研究,提出本草基因组学(Herbgenomics)学科概念,即利用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基原物种的生物遗传信息及其调控网络,阐明中药防治人类疾病分子机制的学科,从基因组水平研究中药及其对人体作用的前沿科学。主要内容涉及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宏基因组、药用模式生物、基因组辅助分子育种、DNA鉴定、中药合成生物学、中药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数据库等理论与实验技术。本草基因组学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中草药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药物开发及合理用药,为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重要信息和技术保障,为中药道地品种改良和基因资源保护奠定基础,推动中药农业的科学发展,对培养多学科人才充实到传统药物研究具有引领作用。本草基因组学正促进前沿生命科学技术应用到中药领域,对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性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应用ITS2序列对多基原龙胆科藏药"蒂达"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保障该类药材的准确鉴定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高原地区龙胆科中獐牙菜属Swertia、花锚属Halenia、扁蕾属Gentianopsis、喉毛花属Comastom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 5个属,共计13个种,151份实验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取"蒂达"药材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采用Codon Code Aligner V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ITS2序列经比对后长度为231 bp,13个种共31种单倍型,G+C平均含量达61.40%。最小距离法和NJ树结果显示,龙胆科藏药"蒂达"类11个种能够各自聚为一支相互区分,并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二叶獐牙菜和华北獐牙菜不能准确鉴定。ITS2序列可准确、稳定的鉴别龙胆科藏药"蒂达"类药材,从而为进一步构建复杂多基原藏药品种真伪鉴别方法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石菖蒲挥发油无溶剂微波提取法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方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α-细辛醚提取量、挥发油体积、3种细辛醚的百分比之和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分,优选石菖蒲挥发油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对最佳工艺提取的挥发油定性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主要成分,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对比。结果 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成分组成基本相同,石菖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γ-细辛醚,其在无溶剂微波提取法的百分比为4.12%、55.11%和10.54%,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则分别为5.39%、47.03%和9.15%。从提取效率来看,无溶剂微波法提油0.235 m L耗时5 min,得α-细辛醚提取量为31.99 mg;水蒸气蒸馏法提油0.175 m L,需要1h,得α-细辛醚提取量为29.09 mg。结论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是一种新的挥发油提取方法,可以缩短提取时间,增加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99.
该文以三七、白及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三七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0.5,1∶1,1∶2)三七与白及合煎液中具有脂肪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20S)-人参皂苷Rg3和人参皂苷Rh4的含量,并探讨两药配伍后对三七皂苷成分含量的影响。色谱方法为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 L·min-1。结果发现,与三七单煎液相比,三七、白及合煎液中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白及量呈正比;合煎液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色谱峰均较三七单煎液的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三七与白及配伍后,合煎液中(20S)-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4的含量较单煎液显著增加,推测白及中的有关成分可促进其它人参皂苷进行转化,该结果为拓展制备(20S)-人参皂Rg3、人参皂苷Rh4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5产地15批次龙胆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出膏率、指标成分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为指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龙胆苦苷量,计算转移率、出膏率,采用UPLC/Q-TOF-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确认共有峰。结果 15批次龙胆样品制成的标准汤剂中龙胆苦苷量为1.57~2.81 mg/m L,龙胆苦苷转移率在50.71%~67.70%,平均转移率为59.20%,标准偏差(RE)为7.31%。出膏率为15.72%~25.52%,平均出膏率为19.20%,RE为2.85%。指纹图谱共有峰10个,确认10个,分别为紫丁香酸葡萄糖苷、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3-丙三醇或异构体、马钱酸、四乙酰开联番木鳖苷、龙胆苦苷、naptho(2,3-c)furan-1(3H)-one-9-(acetyloxy)-6-methoxy-8-[(2,3,4-tri-O-acetyl-6-O-(2,3,4-tri-O-acetyl-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或异构体、C_(46)H_(54)O_(28)(未知化合物)、C_(46)H_(54)O_(27)(未知化合物)、macrophylloside B、isomacrophylloside。结论 15批次龙胆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法,样品来源具有代表性,样品批次符合指纹图谱研究要求,质量评价内容涵盖面广,所得数据具有代表性,可用于龙胆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可以为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