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鼠去势后不同时间体重、骨载荷、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和实验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于造模后3、9、13个月检测体重、骨密度和骨载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腰椎载荷和骨密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均早于股骨;股骨骨密度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早于载荷;模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并与体重的增长呈负相关,模型组载荷低于正常组但与体重的增长呈正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变化可对载荷和骨密度产生不同影响,且不同部位的骨组织和不同年龄大鼠,骨量丢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髓复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和血液中自由基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7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髓复康组(20只)、激素组(20只)、对照组(20只)和正常组(10只),前3组建立脊髓T12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髓复康组和对照组造模前3天和造模后2h分别灌胃髓复康和等量生理盐水1次,激素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甲基泼尼松30mg/kg 1次,分别于术后8h和24h各取10只大鼠测定血清和脊髓损伤区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SOD活性(血清和脊髓组织):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8h和24h对照组其活性均降低(P<0.05),髓复康组和激素组大鼠SOD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MDA含量(血清和脊髓组织):造模后8h,与正常组比较,各损伤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上升(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髓复康组和激素组(P<0.05);24h时髓复康组和激素组比同组8h时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8h和24h MDA含量均高于髓复康组和激素组(P<0.05)。结论髓复康能有效清除脊髓损伤后血清和损伤脊髓组织中过多的自由基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国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OP的发生率为16.1%,60岁以上人群为22.6%,80岁以上人群为50%。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髋部骨折,12%~20%的人死亡,50%的人需要他人终生护理,没有人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此外,骨质疏松还可以引起椎骨及桡骨骨折,造成腰背畸形、疼痛,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分类 影响骨质疏松发病…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妇女骨丢失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训华 《中国骨伤》2002,15(5):276-277
目的 为观察围绝经期妇女年骨矿丢失状况、雌激素 (E2 )水平的变化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对象为 45~ 50岁尚未绝经的妇女 1 0 0例 ,排除与骨代谢相关的各类疾病。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美国Lunnar公司 )测定受试人群的正位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排卵期血清雌激素含量。均为每年一次 ,连续 3年。结果 第二年各部位骨丢失率腰椎为 1 0 0 % ,股骨颈为 1 1 0 % ,Word s三角区为 1 46 % ,而股骨大转子为 1 2 7% ;第三年比第二年分别降低 1 35 %、1 33 %、1 36 %、1 2 9% ,各部位每年降低 1 0 0 %~ 1 46 % (除第二年股骨颈外 ) ,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而血清雌激素水平 ,第二年较第一年大幅降低 31 2 9% ,第三年较第二年又反升2 7 2 8%。结论 围绝经期血清雌激素的水平变化与骨密度逐年下降的趋势无相关性 ,而骨密度下降是增龄、性激素下降以及遗传、运动等其它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雌激素在这一阶段对BMD未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参舒颈丸对抗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氧自由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舒颈丸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和损伤区脊髓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中药药理试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8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只暴露颈椎椎板,不放置硅胶颗粒。其余50只均在不剪除第4,5颈椎情况下,将硅胶颗粒置于其间,造成脊髓型颈椎病模型。根据组间均衡一致的原则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5组:丹参舒颈丸高、中、低剂量组、颈复康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造模后1周开始灌胃给药,共30d(从造模后1周开始)。丹参舒颈丸高、中和低剂量治疗组:灌胃含丹参舒颈丸(主要成分:丹参、葛根、羌活、白术、木瓜、白芍、杜仲、西红花等;批准文号:(2005)京药制字[365]第F-2181号,9g/袋;由北京万和颈椎病医院提供)生药6,3,1.5异/kg溶液;颈复康组:灌胃含颈复康(承德中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准文号:ZZ-5464-翼卫药准字(1995)第080193号,5g/袋)生药1.7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②干预结束后,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试剂盒说明,测定脊髓匀浆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 结果:SD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丹参舒颈丸中剂量组和颈复康组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丹参舒颈丸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血液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丹参舒颈丸低剂量组(P〈0.05)。②丹参舒颈丸各剂量组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0.01),模型组和颈复康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舒颈丸各剂量组脊髓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假手术组低于其他5组(P〈0.05)。 结论:丹参舒颈丸可以降低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和脊髓内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作用;其中低剂量丹参舒颈丸对血液中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剂量和颈复康。  相似文献   
16.
孟和 《中国骨伤》2000,13(1):3-4
生物力学是古老学科之一,对它的应用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仅就骨生物力学方面来看,1867年,瑞士学者报告了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一致,与其所承受载荷的大小及方向有直接关系。1934年,Bell指出,骨可以使用尽可能少的材料来承担载荷。1938年,Galileo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17.
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勇 《中国骨伤》2001,14(1):32-33
随着生物力学、材料力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与骨科医学界的互相渗透,骨折治疗的概念和方法发生了一次革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在无应力遮挡状态下,骨折自然愈合,这种应力状态与骨折愈合过程相适应。1 压应力与骨组织学变化骨折愈合期间,骨折断端如有一定的生物力学条件刺激可能会加速细胞分化,激发各种骨细胞的大量增生,形成骨痂,稳定断端,达到愈合的目的[1]。根据骨痂组织学观察,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炎症期、骨痂形成期、塑形期[2]。这种分类方法是对一般情况下自然愈合或普通固定下骨愈合过程的形态描述。加压固定绝对稳定时,骨折端…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5月开始,采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及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1](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治疗2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具有早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复位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常足与031101.gif (89 bytes)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与跖骨头下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骨伤》2003,16(11):641-643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采用微创手术 ,一次性矫正前足多发畸形。方法 :2 70例 (5 3 0足 )采用微创截骨 ,手法折骨 ,骨赘削磨 ,软组织松解等方法 ,术毕采用“8”字绷带加宽胶布固定 ,采用特制矫形鞋早期下床活动 ,4~ 6周去除固定。随访时间 1~ 13年 ,平均 6 2年。结果 :1年优良率为 10 0 %,2年优良率为 94 5 %,10年优良率为 90 4%。术前外翻角 (HVA)与第一、二跖间角 (IMA)大小有显著相关性 ,手术前后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75和 0 3 83。结论 :本方法能够一次矫正前足多发畸形 ,有效地解决患者足部的症状 ,使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 ,恢复足部正常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