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托举法微型钢板关节面外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部分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MasonⅡ型、部分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1例采用桡骨小头微型钢板关节面外内固定。结果 11例获得随访3-13个月,优7例,良4例。结论托举法桡骨小头微型钢板关节面外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和部分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简单、固定可靠、对环状韧带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疼痛评分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作为肋骨内固定手术指征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48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选取其中3d后疼痛评分≥6分、PaO2〈60mmHg患者共24例作为试验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9.294-15.73)岁];另选取3d后疼痛评分≤5分、PaO,≥60mmHg患者共24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5例;年龄(48.634-13.49)岁]。两组患者均采用爪形钢板行肋骨内固定术。术后3d、1周观察疼痛评分和PaO2。结果试验组术后3d疼痛评分小于术前[(4.09±0.93)分VS.(8-21±1.18)分,尸〈0.05],术后1周疼痛评分小于术前[(3,204-0.98)分VS.(8.214±1.18)分,P〈0.05];对照组术后3d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疼痛评分小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3dPa02大于术前[(61.004±3.47)mmHgVS.(53.004-3.97)mmHg,P〈0.05];对照组术后3dPaO:大于术前[(66.714-5.15)mmHgVS.(66.004-5.00)mmHg,P〉0.05]。术后3d试验组发生肺炎4例,对照组2例(X2=0.762,P〉0.05)。术后3d疼痛评分下降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4.134-1.45)分VS.(0.004±0.42)分,P〈0.05],术后1周疼痛评分下降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5.044-1.23)分VS.(0.08±0.28)分,P〈0.05],术后3dPaO2升高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7.424-3.59)mmHgVS.(0.214±0.98)mmHg,P〈0.05]。结论将肋骨骨折后3d疼痛评分≥6分、PaO2〈60mmHg作为肋骨内固定手术的筛选指标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的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时的椎体前缘高度,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的后凸畸形Cobb’s角分别为(19.3±11.3)°、(18.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分别为(5.4±0.8)°、(5.1±0.9)°,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损伤椎体的前缘高度分别为(53.1±11.9)%、(54.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的前缘高度分别为(86.2±9.9%)、(71.3±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矫正度数丢失(0.30±1.41)°,对照组矫正度数丢失(6.2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0.15±5.06)%,基本无丢失;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5.18±2.21)%,有明显变化(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分级研究组平均提高了(1.1±0.3)级,对照组平均提高了(0.6±0.2)级。结论: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55.
总结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失禁发生的常见原因,包括括约肌损伤、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出口或尿道梗阻、前列腺窝感染等原因.提出TURP术后尿失禁的预防措施,并阐述TURP术后尿失禁的预防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iv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0.4 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口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1支/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4(IL-4)、止血时间和血小板数量达正常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8%、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和CD~(4+)的水平及CD~(4+)/CD~(8+)的比值均显著升高,而CD~(8+)的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 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 IgA)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 IgM)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IL-4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血时间和血小板数量达正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口服液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加快止血,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通过MRCP观察胰胆管合流的解剖,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 PBM)的诊断。 方法 搜集MRCP 954例,观察胰胆管汇合情况及其与十二指肠壁的关系。 结果 胆总管和胰管均显影的841例,无法观察胰胆管汇合的113例。显影良好的841例中,胰胆管的汇合存在U、V、Y和合流异常4种胰胆管合流方式;其中Y型356例(42.33%,),V型242(28.78%),U型165(19.62%),疑似PBM 78(9.27%)。 结论  MRCP可观察胰胆管解剖,确诊PBM还需要其他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8.
黄芬  张小蓉  熊晓昉 《心脏杂志》2013,25(5):536-5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 mg组和10 mg组,每组各55例。1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晚,40 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 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LDL C 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 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hs 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 CRP改善明显,而且40 mg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132例,其中汉族90例(68.2%),维族42例(31.8%),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骨代谢指标以及25-(OH) D水平。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血清Ca、P、M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25-(OH) D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明显降低,汉族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 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汉族和维吾尔族间,阿仑膦酸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不同种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菌群分布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544例肠道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44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到97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7.83%,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属、非伤寒沙门氏菌属、弯曲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其他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志贺氏菌属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8%、3.68%、2.57%、2.39%、1.84%、1.28%、0.92%和0.37%。药敏试验结果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氯霉素、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80%以上,腹泻常见致病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氨苄青霉素、萘啶酸耐药性最为明显。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非伤寒沙门氏菌、弯曲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出现增多的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经验用药,从而提高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