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目的观察针刺四肢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肢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肢穴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与药物治疗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熏洗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56膝)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1.1%;治疗前后比较,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晨僵、形寒肢冷、行走困难、局部压痛、功能障碍积分及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桐皮汤熏洗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益脉康分散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脉康分散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S)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显著升高,而阻力指数(RI)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脉康分散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眼部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桂枝药用历史悠久,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其记载。但通过查阅梳理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发现,唐以前的医方与本草多以桂或桂心为药名,并存在药名与方名不统一现象。因此,笔者对桂枝在历代本草中的名称、基源、产地以及功效等进行系统考证,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厘清《伤寒杂病论》中以及后世医方中所用桂枝的历史沿革与演变,以期为桂枝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痛泻要方"对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时间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64例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常规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B组32例(A组基础上配合电针及痛泻要方),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0d、60d运用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肠粘膜改善差异,运用WBC、CRP、PL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d、60d血清学指标差异。结果:①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1%;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0d、60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肠黏膜镜像积分明显下降,且远期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0d、60d,WBC、CRP、PLT明显改善(P0.05),且远期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痛泻要方"可有效改善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6.
47.
<正>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肌电生理紊乱,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有显著缺血缺氧等情况,离子泵功能也相应受到影响,细胞膜对于离子的通透性出现变化,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心肌细胞电生理改变,主要有兴奋、传导等变化,由此造成  相似文献   
48.
厌食的证治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低下,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由于喂养不当,过食甘肥之品,如冷饮、饮料、糖果、煎炸等食物,饮食不节,造成脾胃损伤。根据笔者临床体会分型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灌肠+离子导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疲倦乏力、腰膝痠软、纳差呕恶、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脘腹胀满及水肿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疲倦乏力、腰膝痠软、纳差呕恶、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脘腹胀满及水肿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3个月后Cr、BUN、UA、Cys-C、hs-CRP及TGF-β_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灌肠+离子导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表现,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Cys-C、hs-CRP及TGF-β_1水平,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清消通益方联合常规西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PCI术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消通益方,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P0.05)。2组患者治疗后ST段及T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hs-CRP逐渐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7、14、30d时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消通益方联合西药治疗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显著,可通过降低hs-CRP水平来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从而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