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12.
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芸  沈鸣 《世界中医药》2010,5(2):110-111
儿泻康贴膜系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主要成分是丁香、白胡椒、吴茱萸和肉桂,根据寒者热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给予温中祛寒之法,以止泄泻。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于2002年8—9月,应用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同时进行临床疗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息肉是儿童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消化内镜对其的诊治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随着儿童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安全、简便、有效。文章主要介绍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PJS)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确诊为PJS以及70例幼年性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及息肉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同时比较NBI内镜与传统白光内镜诊断PJS息肉中腺瘤样改变息肉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PJS患儿摘取76枚息肉,其中病理学诊断为腺瘤样改变的息肉12枚,错构瘤息肉64枚。NBI下PJS息肉腺管开口Ⅰ型占69.7%(53/76),Ⅱ或Ⅲ型占27.6%(21/76),PJS患儿Ⅱ、Ⅲ型比例明显高于幼年性息肉。NBI内镜下诊断PJS患儿腺瘤样改变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10/12)和98.4%(63/64),高于传统白光内镜的33.3%(4/12)和95.3%(61/64),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内镜有助于判断PJS患儿消化道息肉的病理性质,其判断腺瘤样改变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传统白光内镜。  相似文献   
15.
HCV 于1989年由 Choo 等[1]分离鉴定,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目前, HCV 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原体。据统计,全球 HCV 感染者超过1.7亿人[2]。HCV 感染易导致慢性化,55%~85%的成人急性感染后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3]。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的 CHC 患者中,约半数不能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4]。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NK 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承担者,不仅可清除癌细胞,对病毒等病原体亦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1b基因型丙型肝炎(丙肝)的临床特点,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或普通干扰素α(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丙肝连续病例,截取其临床表现、治疗前基线、治疗期间HCV RNA等实验室指标和不良事件,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例1b型丙肝患儿进入分析,男8例,女2例;确诊时平均年龄37.1个月(8月龄至6.6岁)。10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为母婴传播,8例非母婴传播(4例疑为输液器污染而感染,4例原因不明)。1治疗前9例HCV-Ab阳性,8例HCV RNA载量1×103IU·m L-1,5例ALT和AST轻度升高;7例行肝脏组织活检:1例提示肝脏轻度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2例G1级,3例G2级,1例G3级;纤维化程度分期1例S0期,3例S1期,2例S2期;27例接受了PEG-IFNα或IFN-α联合RBV治疗,6例治疗12周HCV RNA载量均1×103IU·m L-1,1例治疗4周HCV RNA载量1×103IU·m L-1,仍在治疗随访中;2例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别随访了16周和24周,HCV RNA持续1×103IU·m L-1,肝功能持续正常;1例母婴传播8月龄患儿未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出院后失访;37例抗病毒治疗患儿均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事件,治疗初期均有发热,治疗4周1例出现WBC轻度降低,PLT出现3次一过性降低,Hb均无异常。结论 1b基因型丙肝患儿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较轻。PEG-IFNα或IFN-α联合RBV治疗儿童1b基因型丙肝反应良好,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再发性腹痛(RAP)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其必要性。方法选择本院符合RAP诊断的患儿118例,其中Hp感染52例;胃镜检查后确诊CSG120例,其中Hp感染58例。分别将其分为3组(Hp阴性组、抗Hp治疗组、未抗Hp治疗组),所有患儿治疗3个月,分别行胃镜检查、Hp检测和临床疗效判断,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G和RAP的发病与Hp感染与否均无关(Pa>0.05)。RAP抗Hp治疗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5);CSG抗Hp治疗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5)。结论CSG和RAP的发病与Hp感染无明确相关性,但CSG和RAP的患儿一旦明确有Hp感染,仍应予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和基因特点,提高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认识。方法 对两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且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以皮肤黄瘤和腱黄瘤为首发症状,TC和LDL-C明显升高。LDLR基因测序结果明确2例患儿均为LDLR基因突变:1例为LDLR纯合突变,另1例为LDLR杂合突变,确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儿出现角膜弓、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钙化。 结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为:皮肤黄瘤和腱黄瘤、角膜弓、血管病变,TC和LDL-C明显升高。基因测序能够发现致病突变。LDLR基因纯合突变患者降脂药物治疗效果差,必要时应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9):1357-1360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泛指胃肠道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形成深达黏膜下层的黏膜破损,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胃空肠吻合口、含胃黏膜的憩室内。由于临床以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GU和DU。小儿消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新生儿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胎儿期及出生时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生后4小时起出现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重,经换血及白蛋白输注等治疗未见改善。肝脏病理提示肝细胞弥漫性气球样变伴多核巨肝细胞转化,肝细胞内胆汁淤积伴毛细胆管扩张,胆栓形成,可见散在髓外造血灶,肝细胞内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着;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为铁沉着。确诊为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随后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病情渐改善。结论新生儿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新生儿期表现为伴有肝外含铁血黄素沉积的重度肝病,肝脏病理检查见肝细胞内铁沉积为确诊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