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之一,是导致肾脏病变发展的主要因素。以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往往不能够有效治疗或控制患者蛋白尿的发展,王琛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热毒瘀阻是导致慢性肾炎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失为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综述基于尿酸转运蛋白调控机制探讨中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复方可通过影响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尿酸分泌转运蛋白表达,进而发挥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多囊肾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肾(PKD)是指以双侧肾脏多发性进行性囊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方式不同,PKD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ADPKD多在成年后发病,发病率1/500~1/1000^[1];60岁时,50%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ARPKD多见于婴儿和儿童,  相似文献   
54.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c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为特征,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最终导致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  相似文献   
55.
郑娱  指导:王琛 《新中医》2023,55(16):210-215
介绍王琛教授运用角药及药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王琛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病机关键为虚、湿、瘀、毒,治疗宜标本兼治,扶正固本,祛邪清源。临证有补益脾肾、益气温阳、固精止 涩、解表升阳、宣通三焦、祛湿利水、通腑泄浊、活血行气、散结通络、搜风剔络诸法,相应有党参-山药- 山茱萸、沉香-肉桂、金樱子-芡实、葛根-升麻-柴胡、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白茅根-藤梨根-薏苡根、大黄- 虎杖、桃仁-当归-川芎、大血藤-络石藤-青风藤、九香虫-水蛭诸种角药及药对,临证当证机互参,灵活运用 对药及角药组方配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认为肾为脏腑之本,是机体阴阳消长之枢纽,因此肾阳虚证的本质一直是研究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进行了肾阳虚证的现代物质基础研究,并深入到神经生物学、亚细胞学、细胞分子免疫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同时亦创立了多种肾阳虚证的造模方法,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7.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68-1870
童少伯作为海派中医的临床大家,深得流派精髓,一生专注于中医临床并且专研创新,以精湛的内科临床技艺,在诸多疑难杂症中,显示了中医中药的优势和疗效,涉及内科各系病症(肾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肺系疾病等),更是在肾系病中造诣颇深。尤对慢性肾炎见解独到,其从肺论治慢性肾炎,疗效确切,现将其治疗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抗纤灵方对肾络病慢性肾衰竭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抗母体体节配对基因调节蛋白(Sm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每组各12只;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自由进食及饮水,而中药组和西药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纤灵方和氯沙坦钾灌胃;比较不同组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Masson染色、抗母体体节配对基因调节蛋白及前体及TGF-β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下降(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p-Smad2灰度比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p-Smad2、p-Smad3及TGF-β灰度比值下降(P0.05,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可见肾小球肥大程度降低,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系膜基质及胶原纤维成分较模型组减少。结论抗纤灵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同时对p-Smad和TGF-β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重要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59.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继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在急性期尿酸盐沉积物周围有炎症细胞侵润,后期可有肾小管上皮损伤、萎缩和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化,继而发生肾功能损害.据统计,痛风患者40%以上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半数患者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1].  相似文献   
60.
慢性尿酸性肾病(亦称痛风性肾病)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引起尿酸及其结晶沉积于肾脏,造成肾损害的一类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巨变,高脂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增加致使高尿酸血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损害问题日益突出。肾脏是高尿酸血症最易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而炎症在高尿酸所致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