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牛磺酸对实验性小鼠Coxsackie B3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oxsackie B3病毒(CV 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实验性病毒心肌炎(VMC)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对此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牛磺酸能减少感染病毒后小鼠的死亡只数,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害,减少感染CVB3后ECG的异常变化,加快血清及心肌CVB3RNA转阴,感染CVB3后血清牛磺酸浓度明显增加.本实验结果显示,牛磺酸对实验性VMC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过程中,心肌炎症细胞中穿孔素(PFP)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VMC各时期心肌炎症细胞的PFPmRNA及其抗原表达水平,并检查心肌病理变化及半定量分析其程度,统计学分析PFP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心肌病变程度的演变的相关性。结果(1)感染后0~10天,PFPmRNA及抗原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心肌病变以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为主并逐渐加重,10~15天PFP表达水平最高,上述心肌病变也最严重,20天以后PFP逐渐下降,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逐渐减轻,代之以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及心肌纤维化等;(2)在小鼠心肌炎发病过程中,PFP抗原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心肌病变积分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VMC中心肌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发病中的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9例风心病、6例非风心病瓣膜标本的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和穿孔素进行了检测.结果:1.风心瓣膜的浸润细胞中,发现有CD4+细胞5例,CD8+细胞7例,CD16+细胞5例,非风心瓣膜仅1例有少量的CD4+细胞;2.穿孔素仅见于有CD8+和/或CD16+细胞浸润的7例风心瓣膜中.结果初步表明,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风心病发病的主要机理之一,穿孔素则可能是CD8+和CD16+等效应细胞释放的、致瓣膜损伤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