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针刺对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针刺前后SC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筛查196例SCD患者,纳入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每组各36例,针刺组采用“调和气血,补心益智”针刺法,百会与神庭连接1对电极(2/100 Hz,1~5 mA),其余穴位手针治疗,20 min/次,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12周;假针组采用非穴位的非穿透性治疗,治疗时间和疗程同针刺组。采用综合Z分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主观认知下降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量表和功能活动问卷评价SCD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最终每组完成26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与假针组比较,治疗12周后,针刺组的综合Z分数和MOCA评分显著提高(P=0.045,P=0.007)。针刺治疗后变形菌门(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克雷伯氏菌)丰度降低(P<0.05),拟杆菌门(拟杆菌)和厚壁菌门(瘤胃球菌科UCG-014)丰度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罗氏菌属与综合Z分数和MOCA评分成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电针、手针不同机械刺激方式对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CMS)大鼠心功能及外周起效机制研究。方法 SD大鼠50只,根据心电图剔除先天心脏疾病大鼠后纳入40只,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手针、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8周CMS造模,干预组每日造模前针刺“内关”(左右侧交替进行)。采用行为学、心脏超声、HE/Masson染色、qPCR评估大鼠压力应激下心脏和外周组织的应激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降低(P<0.01),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E%)减少(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P<0.01),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以及皮肤组织(SK)、背根神经节(DRG)组织piezo mRNA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手针组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T%)、LVFS%增加(P<0.01,P<0.05),电针组LVEF%、LVFS%增加(P<0.05);且两组心间质纤维化面积降低(P<0.01),糖水偏好增高(P<0.01),OE%增加(P<0.01,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