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研究黄连治疗龋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检索疾病靶点。在Venny 2.1网站筛选出黄连和龋齿的交集靶点,并将交集靶点在线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连组,建立龋齿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用浸有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黄连组大鼠将浸有黄连(5.8 mg黄连融入150 μl 0.9%氯化钠溶液)的小棉球反复涂擦大鼠磨牙各面5 min。2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对变异链球菌菌落数进行计数,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黄连中有11个有效成分,通过干预54个靶点,调节多个分子通路,从而治疗龋齿。槲皮素、小檗碱、黄藤素、小檗浸碱和四氢小檗碱等是核心成分,AKT1、JUN、IL-6、TNF、Bcl-2为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活性、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信号受体调节剂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和受体配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分子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群体增殖负调控等;MF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区、细胞外基质、外部封装结构和质膜蛋白复合物等。KEGG分析显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IL-17、Toll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黄连治疗龋齿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连治疗后血清Bcl-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KT1、JUN、IL-6、TNF等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黄连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参与调控龋齿的靶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作用机制,有望成为开发治疗龋齿的中成药的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根管治疗后出现的牙髓活力丧失、牙齿脆性增加和牙体易折裂等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牙髓再生成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牙髓再生中的血管再生是重中之重。研究发现多肽水凝胶支架材料既能影响细胞行为,促进血管生成,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性,应用灵活,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对离子互补性多肽、表面活性剂类多肽和化学基团修饰类多肽在牙髓再血管化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多肽水凝胶支架材料的特点,为其在牙髓再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患者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特征,进一步分析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收集无TMD的正常组(nTMD-N)10例、无TMD的安氏Ⅱ1组(nTMD-Ⅱ1)10例、伴TMD的安氏Ⅱ1组(TMD-Ⅱ1)14例患者。采用Cadiax Ⅳ 记录3组实验对象咀嚼运动时的髁突轨迹,利用GDSW软件测量并分析咀嚼运动轨迹的各项数据指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咀嚼运动轨迹特征与nTMD-N组相比有所差异。左侧或右侧单侧咀嚼运动时,nTMD-N组、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双侧咀嚼运动时,nTMD-Ⅱ1组的SCI值显著大于nTMD-N组,nTMD-N组的S值显著大于nTMD-Ⅱ1组(P<0.05)。结论: 单侧咀嚼运动时,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轨迹影响较小。安氏Ⅱ1类错因素对双侧咀嚼运动有影响,Ⅱ1患者正常咀嚼时髁突整体运动幅度较正常者小。双侧咀嚼运动时,TMD对Ⅱ1类患者咀嚼运动轨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头颈鳞癌代谢重编程机制。方法:通过对头颈鳞癌和癌旁组织进行真核有参转录组学、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找到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两组学联合分析预测参与头颈鳞癌代谢重编程的重要代谢通路。然后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RM)验证通路重要蛋白,找到差异表达蛋白及代谢通路。结果:联合分析结果提示,肿瘤中心碳代谢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途径可能与肿瘤有关。PRM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乳酸脱氢酶A(LDHA)、磷酸甘油酸酯转位酶1(PGAM1)、己糖激酶3(HK3)和磷酸果糖激酶(PFKP)在肿瘤中表达升高并参与肿瘤中心碳代谢途径。结论:肿瘤中心碳代谢通路及相关蛋白EGFR、 PGAM1、 LDHA、 HK3、 PFKP在头颈鳞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伴牙周炎正畸患者的人格与焦虑情况,分析人格因素对成人正畸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在天津市口腔医院 正畸科2021年4—9月的成人复诊患者中,依据牙周炎诊断标准分组,收集牙周组(试验组)57例及牙周健康组(对照组)63 例, 共计120例患者。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EPQ-RSC)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封闭式自我评定,对两组人格及焦虑得 分进行比较,采用相关分析及层次回归分析对全部人格及焦虑得分进行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掩饰性人格得分 较高(Z=-3.317,P<0.01),其余人格及焦虑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神经质人格(r=0.499,P<0.001)、状态焦虑(r=0.805, P<0.001)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内外向人格(r=-0.316,P<0.01)、掩饰性人格(r=-0.219,P<0.05)、文化程度(r=-0.188,P<0.05)与 特质焦虑呈负相关。(3)伴牙周炎正畸患者中神经质人格高分组对焦虑有预测作用(β=0.415,P<0.01),使牙周炎正畸患者导致特质 焦虑的神经质人格得分临界值为48.70。结论:伴牙周炎正畸患者掩饰性人格显著,神经质人格对特质焦虑起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对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分泌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唑来膦酸的进一步局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原代培养3d后对细胞爬片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原代培养18 d后将细胞爬片用钙结节染色并鉴定;将唑来膦酸加入含传代第3代成骨细胞悬液的培养液中使其终浓度为0(对照组)、10-5、10-6、10-7、10-8及10-9 mol/L(5个实验组),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ALP检测,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骨钙素的含量;培养3 d后收集细胞,结合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分泌的OPG.结果 成骨细胞ALP染色阳性,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橘红色钙化结节,唑来膦酸浓度为10-6、10-7、10-8及10-9 mol/L的实验组可促进骨钙素含量增加[分别为(2.80±0.51)、(3.20±0.33)、(4.70±0.35)、(3.40±0.36)μg/L]、ALP活性增强[分别为(5.91±0.35)、(7.62±0.33)、(10.00±0.38)、(8.91±0.29)U/L]、OPG表达升高[分别为(526 955.7±64 068.9)、(661 447.9±75 223.4)、(753 083.3±70 300.0)、(655 184.1±63 401.1)],与对照组[骨钙素含量为(2.40±0.35)μg/L、ALP活性为(4.28±0.36)U/L、OPG表达为(64 713.7±28 715.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10-8mol/L组达峰值.结论 唑来膦酸可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促进OPG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基丙烯酸义齿基托表面粗糙度对细菌m附及色素沉着的影响.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义齿基托材料制备成粗糙度不同的7组试样,分别浸泡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变形链球菌及粘性放线菌悬浮液中,通过菌落计数观察细菌黏附数,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试样浸泡于可口可乐中4周,对照组为人工唾液,使用电子比色仪观察各组试样色素沉着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荷肝癌小鼠游离支链氨基酸(BCAA)代谢变化,为肝癌患者氨基酸失衡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ITACHI L-8800型氨基酸分析仪,检测10例荷肝癌H22的ICR小鼠血浆和肿瘤组织游离BCAA,以10例正常ICR小鼠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浆BCAA浓度,对肿瘤组织与对应血浆BCAA浓度及肿瘤体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荷瘤组血浆缬氨酸、亮氨酸、总BCAA低于对照组[(107.38±25.39)、(62.74±21.55)、(228.86±56.42)vs(150.64±26.18)、(90.84±25.96)、(300.89±58.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51、2.630及2.804,P<0.05或P<0.01),2组异亮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缬氨酸(0.192±0.020)μmol/L、亮氨酸(O.105±4).019)μmol/L与血浆对应氨基酸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6和-0.671,P<0.05),异亮氨酸与血浆对应氨基酸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组织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936、0.933、0.897,P<0.01).结论:肝癌对3种支链氨基酸的代谢有区别,其中缬氨酸可能是肝癌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龋病是儿童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窝沟龋,由于唾液无法流入窄深裂隙中而缺乏冲刷作用,且再矿化制剂目前较少用于儿童口腔预防及治疗,故其具有患病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基于全酸蚀技术的发展,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窝沟封闭的概念,即在牙齿表面窝沟点隙处覆盖一层封闭材料,通过建立物理屏障来隔绝细菌入侵,增强牙齿表面的自洁作用,保护牙体组织。数十年来,不仅儿童隔湿技术和窝沟封闭材料得到了很大发展,激光等牙面预处理方法的应用也提高了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抗龋率。儿童牙科患者成功治疗还依赖有效的沟通,并根据患儿的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行为指导。综合各个方面,现今窝沟封闭技术逐渐成熟,已成为预防窝沟龋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主要围绕其技术进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牙科医生相关临床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