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RSV)对高脂膳食小鼠能量代谢和组织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方法 6w龄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日粮(ND)、高脂日粮(HF)、高脂日粮+0.04%白藜芦醇(HFL)和高脂日粮+0.08%白藜芦醇(HFH)4组。第8和17w测定各组能量代谢速率,17w末处死小鼠,测体脂率、肝脏氧化还原状态指标及FoxO3a、catalase和MnSOD基因表达。结果第8w,HF组小鼠氧气消耗量低于ND组,17w时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与ND组相比,HF组小鼠肝脏MDA显著增高,CAT、SOD和GSH/GSSG显著降低(P0.05);与HF组相比,低剂量RSV(0.04%)能够显著提高高脂饲喂小鼠的CAT和SOD水平,降低MDA水平(P0.05);而高剂量RSV(0.08%)无改善作用。此外,高脂膳食可以显著降低FoxO3a及其下游catalase和MnSOD基因表达,而低剂量RSV可以显著上调相关基因表达(P0.05),高剂量RSV的影响效果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FoxO3a与CAT和SOD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RSV可能通过FoxO3a基因通路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氧化应激,高低不同剂量RSV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态发展轨迹。方法:随机抽取江苏某高校941名大学生,在入校时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网络成瘾指标进行测评,每年测评1次,共完成4次追踪测评,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时间主效应显著。大学生网络成瘾随时间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大二阶段的网络成瘾水平最高,然后依次是大一阶段、大三阶段,大四阶段最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网络成瘾快速增长组(11%)、网络成瘾缓慢增长组(28%)和网络成瘾快速减少组(61%)。同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展轨迹有显著的性别效应,相比网络成瘾缓慢增长组来说,网络成瘾快速增长组的男生比例较多,网络成瘾快速降低组的女生比例较多。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应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体和离体镉(Cd)暴露对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在体实验:C57BL/6小鼠连续30 d每天1次ig给予二氯化镉(CdCl2)10 mg·kg-1构建慢性Cd中毒模型;单次ig给予CdCl280 mg·kg-1构建急性Cd中毒模型,观察小鼠生存状况和生存率。分离培养急性和慢性Cd中毒小鼠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经E-钙黏蛋白免疫荧光鉴定为上皮细胞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d离子含量。②离体实验:分离培养正常C57BL/6小鼠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与CdCl22.5~100μmol·L-1共孵育24 h,CellTiter-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与CdCl215μmol·L-1共孵育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CdCl230μmol·L-1共孵育3~12 h,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结果①在体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Cd中毒小鼠活动状况正常,急性Cd中毒小鼠出现萎靡不振,进食减少和死亡现象,在急性Cd暴露第5天时,小鼠生存率降低至40%;急、慢性Cd中毒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Cd离子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②离体实验:CdCl2对体外培养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55±0.84)μmol·L-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dCl215μmol·L-1使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且CdCl230μmol·L-1处理6,9和12 h后,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经消化道进入体内的Cd会被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对其造成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和胱天蛋白酶3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19orf28是否可以预测胃癌(gastriccancer,GC)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41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中C19orf2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19orf28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19orf28高表达患者(n=43)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C19orf28低表达患者(n=98)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9orf28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短于C19orf28低表达患者OS(P=0.0003)。C19orf28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期(23.40个月)短于C19orf28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期(38.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19orf28表达(HR=2.34,P=0.005,95%CI1.30~4.21)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胃癌组织C19orf28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在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49-1253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级,以及VAS评分、SF-36量表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和椎体前缘压缩率等。[结果] 100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无不良后果。所有患者获得15~45个月随访。患者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B级31例,C级41例,D级28例,显著改进为末次随访时C级5例, D级56例,E级3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SF-36量表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评分、SF-36量表、ODI评分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术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微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通过对靶信使RNA降解或抑制翻译过程起负性调节作用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迄今,上万种miRNA已经得到成功鉴定。mi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序列高度保守,在生物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miRNA的命名规则、形成过程、生物学特征、主要功能、研究策略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不仅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还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124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高度保守的抑癌miRNA。研究发现miR-124在多种肿瘤中均表达下调,已被证实在该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如何抑制疟疾的传播,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疟原虫入侵宿主细胞后,会在胞内生长、繁殖,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而纳虫空泡膜作为宿主细胞与疟原虫直接接触的界面,对疟原虫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疟原虫纳虫空泡膜的形成及其与疟原虫细胞质质膜、管状囊泡网络之间的关联,对红内期、肝内期与有性期纳虫空泡膜相关蛋白及其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疟疾防治策略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炎症反应是宿主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可以诱导产生抗病毒的炎症微环境以减少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同时参与对流感病毒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机体抗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至关重要。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是流感病毒重症感染、甚至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启动和调节分子,介导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并诱导了细胞焦亡,在流感病毒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针对炎症小体的激活和调控也成为流感病毒治疗的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临床怀疑宫颈癌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资料,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方法(SUVmax)分析病灶特点,最终诊断以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性治疗及影像学随访结果为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54例患者18 F-FDG PET/CT检查发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其中局部复发24例,远处转移30例;18F-FDG PET/CT诊断肿瘤复发与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52/53)、95.2% (40/42)和96.8% (92/9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 (52/54)和97.6%(40/41).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36,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临床可疑宫颈癌复发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的检测,对临床进一步的诊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